很多考生在做常识题目的时候发现没有规律,无章可循,大多数同学在做这类题目的时候往往选择了放弃,最后不得已走上蒙题的道路,很多考生对常识很头疼,那么针对这一部分如何去备考如何去做题,到底国考常识有哪些规律以及哪些做题技巧,中公网校给考生指点迷津!
第一,国考常识考察向时政靠拢,尤其是习近平讲话
2016常识第1题,不管是副省级还是地市级的题目,第1题考察的都是一样的,都是考察的时政内容,具体说是考察的习近平讲话——“四个全面”,下列与四个全面说法正确的是()
A.党的十八大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B.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
C.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D.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将“从严治党”首次提升到“全面从严”的高度
【中公解析】这个题考察的是时政,具体说是考察的习近平讲话的“四个全面”,从这个题不难看出国考常识的考察在向时政尤其是习近平讲话精神靠拢,这一点是需要我们考生注意的。
第二,国考常识往往学科交叉综合考察
以2016副省级考试第14题为例:京沪铁路没有经过下列哪一名胜所在省份?
A.承德避暑山庄
B.蓬莱阁风景区
C.黄山风景区
D.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
【中公解析】这个题目既涉及到地理常识又涉及到人文常识,要做对这个题首先知道四个名胜的所在地,其次要知道京沪铁路途径的省份,京沪铁路全线自北向南分别经过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安徽省、江苏省、上海市四省三市,纵贯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四大流域。ABC都经过,只有D没有经过,选D。这种题对考生的要求极高,要求考生具备广泛的知识储备。
第三,国考常识考察人文居多,尤其是历史人物的思想、言论
以2016国考为例,第8题下列历史人物与其著名言论对应错误的是()
A.梁启超——国家之主人为谁?即一国之民是也
B.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C.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D.曾国藩——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中公解析】这个题选D,出自王安石,不是曾国藩,基本上每年的国考常识都会考1到2道历史人文题目,大多都是以历史人物的思想、言论为主要考察内容。
第四,国考常识大多考察的是以下说法错误的题目,也就是找茬,那么即热是找错,我们在做题的时候就可以用与众不同的方法去做题,即选择一个选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答案。
以上是国考常识出题的几点规律,我们考生在以后的备考中可以重点侧重于时政、历史人文的复习上,说完出题规律中公教育专家接下来说一下如何做国考常识题目。
第一,比较异同,找出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例:关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原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欧元升值
B.欧元区经济低迷
C.巨额财政赤字
D.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不协调
【中公解析】纵观ABCD四个选项,其中只有A选项是正面信息,其余选项均为负面信息,因而选择A选项。
第二,绝对排除法,在常识判断的选项中,特别是涉及一些法律题目的时候,有一些选项的说法太绝对,例如出现“必须”“禁止”“所有”“只有”等词语,一般情况下该说法错误。而相反如果出现“可以”“一般”“可能”“正常情况下”等词语,一般情况下可以初步判断为正确选项。
例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社区矫正不适用于犯罪分子
B.给予外国政府官员财物可能构成犯罪
C.行贿人主动交代行贿行为的,应当减免处罚
D.审判的时候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应判处死刑
【中公解析】A项“不适用”、C项“应当”与D项“不应当”的说法都太绝对,所以说法错误。而B选项“可能”说法不绝对,因而当选。
第三,蒙题法
蒙题是下下策,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建议考生在没有任何办法的前提下使用这种方法,并且蒙题也是有技巧的,首先遇到不会的题目不要一开始就蒙题,先看看能不能排除,如果能排除再蒙题,那我们的成功率也提高了,如果不能排除再蒙题,那么蒙题,我们蒙哪个选项?我们通过一组数据看一下,09国考选C最多,出现10次,10年D项最多,出现7次,11年C出现7次,12年D出现7次,13年D出现7次,14年D出现7次,15年AC项最多,出现12次,A项一共出现49次,B项一共出现39次,C项一共49次,D项一共出现43次,可见AC选项出现的概率最多,D项其次。所以通过数据不难发现,我们在不得已蒙题的情况下,选择AC的成功率最大。
常识考察范围广泛,这需要考生在平时备考中一定要多注意积累,建议建一个笔记本,经常记一些知识点,这样日积月累,定会发生质变!
(河南中公网校)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