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承德电(燕赵都市报记者陈宝云)命运对于52岁的刘天亮来说,或许有些不公,自小残疾,工作换了又换,但艰辛的生活并未浇灭他乐观的心态。为了更大的体现自身价值,刘天亮向表示,他打算申请捐献自己的遗体,死后成为供医学研究的标本。
刘天亮他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父亲是名军官,母亲是名医生。1964年,当时只有一岁多的刘天亮突然高烧不退,尽管母亲是医生,但由于药物紧缺,治疗条件受限,他还是落下了小儿症,右腿行动不便。
然而,身体的残缺并未妨碍刘天亮追求梦想的脚步。1981年高考,刘天亮的成绩名列承德市第17名。“那时候上大学都包分配工作,学校看我腿有残疾,就告诉我由于今后没法分配工作,所以学校不能录取。”刘天亮没有气馁,很快他通过哥哥的介绍,拜承钢公司一位工程师为师,学习无线电通讯、电子技术等方面的知识。“我的老师是位硕士,他见我学习很刻苦,就把我推介到了学校无线电系学习。”刘天亮告诉记者,当时的入学条件是“毕业后不包分配”。
学校毕业后,刘天亮在当地一家石油机械厂找到一份工作。不过,好景不长,由于企业经营业绩惨淡,刘天亮成为了一名职工。尽管经常更换工作,但刘天亮没有放弃学习专业知识。“谁家电器坏了,都会拿来找我维修。我的服务是免费的。”刘天亮笑着说道。
除了会维修电器,刘天亮还申请了两个发明专利,成为了一名民间发明家。
刘天亮告诉记者,其实早在22年前,自己就有了捐献遗体的想法。“22年前,我母亲去世时就告诉我,她想捐献遗体,供医学研究,但是当时由于没有捐献遗体的先例,所以没有成行。”刘天亮说,平时吃饭时,母亲也会给孩子们人体不同器官的功能。“比如桌上有猪肝,母亲就会介绍肝脏的功能。所以在我眼里,人体并不神秘,研究的价值很大。”刘天亮告诉记者,他作为一名小儿症患者,希望今后通过对他遗体的研究,为预防、治疗这种疾病提供帮助。
谭景琦告诉记者,在丈夫的下,她也有了捐献遗体的想法。据介绍,现在刘天亮已经与当地的红十字会取得了联系,很快,他将签订捐献遗体的申请书。
延伸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