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承德民生> 文章内容

朱长胜:一个“80”后的公益梦

※发布时间:2017/11/27 17:08:06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朱长胜说:“我的中国梦就是我的公益梦,让更多的都能够摆脱困境,让他们和平一样,都能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让更多的贫困学生都能够顺利的完成学业,让孩子们的脚步不再彷徨,让孩子们的眼中闪烁着希望,让孩子们的脸每天都笑得像花儿一样,因为这样我会更快乐。”“在生活中,能够为别人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的奉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不图任何回报,心里会觉得很快乐很幸福。”文庙社区党总支第支部朱长胜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儿。

  朱长胜,男,满族,1982年3月3日生人,大学本科,中员,承德市双桥区人,承德网创办人、,头道牌楼街道文庙社区党总支第支部。先后毕业于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和大学,2008年2月,他主动辞去了收入不菲的国企工作,回到了家乡承德,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2008年底,他创办了承德市文墨苑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在打理公司事务的同时,还义务担任头道牌楼街道办事处文庙社区党总支第支部的职务。

  万事开头难,那时公司刚起步时,困难重重,公司步履蹒跚,他以的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事业终于有了初步的进展。朱长胜的公司虽然规模还不够大、业务还不够稳定,口袋里还不富裕,但那些比自己更需要帮助的人,更是朱长胜心中放不下的牵挂。就这样,并不富裕的他,以一名志愿者的身份默默地向身边的人伸出了援手!

  一个偶然的机会,朱长胜得知,双峰寺一个30多岁的男青年李洪国得了白血病。他家上有老,下有小。治病,让这个仅靠在田地里刨食过日子的农村家庭,债台高筑,无奈,他的病情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疗。朱长胜得知后,决定发动自己的亲朋好友和自己的爱心团队,资助患者治病。遗憾的是,当朱长胜联系患者的妹妹时,患者已经永远的离去了。患者的离去,让朱长胜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为什么早没听到消息?为什么没为他做上点什么?一定要为他做点什么,最后经了解,得知患者李洪国的儿子李博伟2012年下学期上小学一年级,孩子学习上进,成绩优秀,品学兼优,孩子靠年迈的姥姥、老爷照顾,姑姑帮助抚养。同时了解到双峰寺二小还有像李博伟一样处境的孩子,那是一个叫李明丽的小女孩,从几岁时,就在家干农活,父亲双目失明,母亲腿残疾,一家人靠种地为生,虽然给办理了低保,生活还是捉襟见肘,李明丽眼巴巴看着别的孩子吃水果、零食,自己却舍不得买一根冰棍,为了缓解孩子的困境,朱长胜每学期都会给两个孩子带去600元现金和价值400元的学习用品,并长期进行资助,并带动了更多的爱心人士来奉献爱心。当孩子得知这位叔叔承诺今后每学期都来看自己时,幸福得像绽放的花朵一样灿烂,他们的快乐既让人欣慰,又让酸、。

  朱长胜还每学期定期资助承德五中七年级的贫困生王陶同学400元爱心款和学习用具。朱长胜得知承德五中七年级的王陶同学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就是家庭经济条件差,母亲常年患病、只靠几百元的公益岗位工资维持生活,就立即来到了王陶的家中,送去了爱心款、书包和学习文具,并长期资助,几年来不间断,仍在继续长期资助。

  王大龙,一个61岁的男子汉,一说起他的家庭,他泣不成声。是什么样的艰辛,让这个有泪不轻弹的男人如此心酸,让我们了解一下他的家庭。王大龙一家四口人,妻子患病多年,生活不能自理已有15年,每天都需要靠王大龙护理、照顾;长女先天智障,虽无大病,但不能工作,女儿还有个6岁的男孩儿,该上幼儿园了,因为家里没钱,还没上;王大龙还有一个儿子,先天脑瘫,现在已经17岁,从生下来一直到现在吃饭、穿衣、包括简单的翻身都得等王大龙来帮忙。王大龙虽然身体还行,但没时间出去打工,只能在家照顾这一家人,紧靠640元的低保金维持生活,没有固定住所,一家人如浮萍一样,随着租金便宜的住所而不断飘零。当朱长胜在文庙社区居委会得知这个消息后,主动要求对王大龙及家人进行结对帮扶,不但把双桥区励自己的金捐给了王大龙一家,还经常为王大龙家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用品,更是经常去看望王大龙瘫痪多年的的儿子,并给孩子带去衣服和课外书籍。朱长胜就是这样对这一家长期帮扶不间断。

  在报道的白血病、患病儿童的爱心活动中,朱长胜与自己的爱心团队筹集爱心款996.5元,并悄悄的汇到了对方的银行卡上。

  朱长胜不但免费发放《规》、《三字经》等国学读本9000余册,而且还定期以志愿者的身份参加承德市讲堂社区总堂(双桥区文庙社区“讲堂”)活动,担任主讲老师。不论是双桥区文庙社区“讲堂”的活动,还是朱长胜志愿服务的事情,都得到了承德《今日聚焦》《民声直达》《今日视点》《西部开承德周刊》《承德新闻网》等的大力支持和认可,并做了详细的采访和报道。文庙社区郭宇鹏说:“通过朱长胜主讲的讲堂不仅可以让社区居民学到传统文化知识,也加快了居民提高素养的速度、而且还丰富了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朱长胜在工作中努力拼搏、勤勤恳恳。为了把爱心公益活动做实做大,朱长胜工作之余在亲朋好友的支持下,还创办了自己的爱心团队——“双桥区爱心俱乐部”,并带领着志愿者们长期默默无闻的从事着“助教、助残、助贫、敬老、爱幼”等志愿活动。并一直“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开展志愿活动,在他的组织下“双桥区爱心俱乐部”走出了一条极具特色的民间公益组织的运营模式。从最初只有几个人参与,到十几人参与,再到现在的几十人参与,已经发展到500余人爱心团队。

  为了号召更多的人都来做做好事,在朱长胜的下,在承德市委宣传部、承德市文明办的管理和指导下,在双桥区委宣传部双桥区文明办、团双桥区委、头道牌楼街道办事处的支持和帮助下,我自筹资金一万八千多元,创办了“承德网”。承德网是以“宣传承德、寻找承德、争做承德、帮助承德”为旨的公益性文化网站。在线上以“与时俱进,模式创新”的网络为平台,宣传承德的好事,宣传新时代公益文化的积极社会效应,在线下依托承德网志愿者服务队,定期开展“助教、助残、助贫、敬老、爱幼”等爱心公益活动。

  几年来,不论是在帮孤助残、捐资助学、还是在公益文化宣传、国学推广、等志愿活动中,都可以看到朱长胜的身影儿,其实像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经过统计:近几年来共筹集爱心款30多万元,筹集爱心衣物6000多件,帮助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38人,义务开办国学30多场,受益5000多人,向市民和中小学生免费发放《规》《三字经》等国学读本9000余册。

  在各级党和支持下,朱长胜不但组织开展了系列的志愿活动,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2013年8月11日和8月13日《承德日报》分别以《让公益的梦想照进现实》和《公益使者——朱长胜》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8月15日和9月19日《承德晚报》分别以《双桥朱长胜组建爱心团队做好事》《承德小伙5年来资助贫困学生35人》为题进行了采访报道。又曾多次被《承德日报》《承德晚报》、承德《今日聚焦》《民生直达》《今日视点》、和合承德网、承德文明网、承德网、承德资讯网、承德新闻网、长城网、网、德育网、新民网、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网、中国日报网、中国经济网等采访报道;并荣获“承德市第四届模范”“承德市优秀志愿者”“优秀员” “双桥”“文庙社区模范”等荣誉称号。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只做好事不做坏事,朱长胜对爱心公益事业的与韧劲,以及他的这份真诚的爱心会在我们身边每一个人身上得到折射,并光彩照人!”其实,朱长胜在从事爱心公益事业的道上,面对着取得的成绩他没有骄傲,更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反而增加了他继续做做好事的热情。因为他认为:“、诚实守信、乐于助人是一个人的立人之本,尤其是作为一名员,作为一名志愿者,更应该保持着自己的本色,所以我会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活出自己的价值,活的更充实更美丽更精彩。”

  推荐: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