滦河米糖是承德一带的传统名食,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这种米糖是以黏米和小黄米等为主要原料,经过生芽、发酵、炒糖、拉制、冷却等传统工艺制成的传统甜食。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又称“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据说早在康熙出塞住在滦河行宫时,随行大员们就喜食这种食品。后来避暑山庄建成后,滦河米糖随之传入承德,接着又传入关内,成为远近闻名的冬令小吃。每逢农历腊月和正月,当地人常用米糖做成糖瓜、糖棍、芝麻糖、空心糖、夹馅儿糖等节令食品出售。在老承德街里一共有两处较大的糖房。一处是旱河沿同济桥北下坡处的杨济昌杨家糖房,另一处是钟鼓楼福山寺西胡同孙景林孙家糖房。
平泉改刀肉是承德地区的传统名肴,早在清代就已闻名远近。据说改刀肉源自宫廷御膳。清乾隆年间,一位御厨退居故里时,将其方法传授给平泉县五奎园而流传下来。改刀肉的主要原料是猪肉、竹笋,将猪里脊肉或后臀尖肉切成如火柴杆粗细的肉丝,配上同样粗细的笋丝,主配料为二比一。调料有食油、酱油、醋、味精、葱姜丝、香油。爆火将肉丝炒至四成熟时放入笋丝,用猪油一起炒,边炒边加鸡鸭汤、口蘑汤、酱油、料酒等调料,炒十分钟左右,出勺时放醋、香油。肉丝和笋丝呈银红色,装盘时做成宝塔形。做好的改刀肉鲜嫩醇香,油而不腻,吃起来笋丝柔韧,肉丝筋硬,仔细嚼来,余味无穷。同时因其有久放不变质、易于携带的特点,适于旅行、野餐时食用,过去满蒙王公进京过平泉时多带改刀肉和糖饼上,同时还作为馈赠京师亲友的美食。
平泉八沟糖饼是平泉县的传统风味小吃,早在清代已闻名。五奎园的糖饼据说源于宫廷御膳,与平泉改刀肉齐名。糖饼以糖、油、面为主要原料,制作时,先分别和制水面团和油面团,然后用水面包油面,中间包以用香油调好的糖馅儿,用小火烙烤而成。此饼味甜酥香,层多味美,易存放携带,过去是行人客商的喜食之品。糖饼按配料分几种,白糖白荞面作馅儿者称南沙饼,白糖大油作馅儿者称水晶饼,白糖澄沙作馅儿者叫澄沙饼,白糖桂花作馅儿者称哈达饼,其中尤以南沙饼最受欢迎。
平泉拔面是清朝时期平泉八沟街于德海饭馆首创的白荞面拔面,驰名关内外。其制作方法是将精白荞麦面加盐水(用冷开水)和好,把面揉好后擀成三四厘米的面片,用两头是柄的长条刀拔出同荞麦粒似的棱形细条,有大包窍(宽条)和小包窍(细条)两种。煮熟后入碗浇卤,卤有肉丝、炸酱、麻酱三种。拔面一个约有一两多,一碗盛出约三个,在碗中形似棕子,风味独特。
承德杏仁茶是传统风味小吃。承德山区盛产杏仁,产量居全国第一位。承德杏仁颗粒饱满,肉厚而细,有甜杏仁和苦杏仁之分。甜杏仁,香甜油多,可作为高级糕点和糖果的原料;苦杏仁可入药。承德杏仁茶的制作方法就是选当地特产大杏仁用水浸泡去皮,用小磨磨浆,掺以大米面,兑入冷水搅成糊状,入锅加水烧开,不停搅动,并加入白糖。以承德市内二仙居做的为最佳。承德杏仁茶白如雪,香似酪,有特殊的杏仁香味,十分味美可口。
本文为政务等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圣艾斯特莱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