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规划根据《承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省商贸流通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省建设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规划(2016-2020 年)》和商务部《商务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主要阐明未来五年承德市商务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定位、基本、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导向。本规划是承德市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引导市场主体自主决策的重要参考。
在市委、市的正确领导下,承德市商务系统顽强拼搏,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商务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
(一)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内贸流通实现新突破。“十二五”以来,承德市市场流通规模不断扩大,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78.9 亿元,年均增长14%。农村市场建设成效显著,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达到25 个,农村集贸市场累积完成提升110 个,位于全国前列。现代物流水平进一步提升。总投资40 亿元的承德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园等一批重点项目快速推进。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快速发展。金龙城市广场等城市商业综合体相继建设完成,玉宇明珠广场、御道商业街等特色商业街区,以及一批星级酒店、快捷酒店投入运营。
(二)对外贸易取得新进展,“走出去”实力增强。“十二五”期间,承德市外贸进出口总额16.4 亿美元,年均增长4.6%,比“十一五”增长17.1%,出口总额14.4 亿美元,年均增长10.3%,比“十一五”增长38.5%。通过精准帮扶,到“十二五”末,承德市共有进出口备案企业300 余家,培育了承钢物流、承德舒适、华都食品等一批有影响力的外贸进出口企业。承德海关批准设立,实现了进出口业务属地管理,贸易便利化水平显著提升。积极帮助企业解决业务、资金、通关等方面困难,“十二五”期间,通过银企对接、企业贴息等形式,承德市境外投资企业达到13家,总投资额近6000 万美元。
(三)协同发展稳步推进,招商丰硕。始终把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最大最现实的战略机遇,先后与国家部委、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医疗单位等201 家机构开展精准对接,携手97 家央企京企津企开展务实合作,实施京津合作项目124 个,累计完成投资350.8 亿元。“十二五”期间,承德市累计引进市外资金2230 亿元,实际利用外资5.4 亿美元,年均增长9.6%,直接利用外资4.7 亿美元,年均增长10.6%。
(四)电子商务实现新突破,新兴业态快速发展。“十二五”期间,承德市电子商务产业园达10 个,建成各类电子商务平台50 个。2016 年承德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达500亿元,网络零售额达55 亿元。培育了大槐树、北纬42度、承德怡达等一批自有电商平台,引进阿里巴巴、京东等一批知名电商入驻承德,获评“互联网+2015 年度中国网络零售最具活力城市”称号。农村电子商务进展迅速。承德市从事农村电子商务企业达310 家,12 个县级农村公共服务中心、12个县级电商物流配送中心建成并投入运营,完成了电子商务进农村全覆盖工作。大数据和服务外包实现新突破。大数据已列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与大学、华唐教育集团达成了共建承德县服务外包产业战略合作,华唐服务外包产业园已列为省服务外包。
(五)努力打造“增长极”,开发区建设实现新跨越。2016 年,承德市经济开发区主营业务收入1534.11 亿元,同比增长9.85%;税收收入40.04 亿元,同比增长10.76%;固定资产投资379.71 亿元,同比增长18.41%;实际利用外资3510.7 万美元,同比增长1818.42%;外贸出口38587万美元,同比增长120.04%。实施开发区发展三年攻坚行动,全面推行“一县一区、一区多园”管理模式,实现了经济开发区的优化整合。积极引入PPP、BOT 等市场化机制破解资金筹措难题,加大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承德市经济开发区全部实现“七通一平”及wifi全覆盖。进一步加大经济开发区的招商力度,与国内外相关企业达成了系列合作意向,一批重点合作项目落地。
第一,承德是中国著名的旅游文化名片,“承德避暑山庄”更是国际知名的旅游品牌,对于培育以文化旅游为主的现代服务业,繁荣消费市场起着重要作用。第二,承德南临京津,北倚辽蒙,是连接内蒙、华北与西北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处于京津一小时交通圈。当前,承德民用机场已经通航,京沈高铁承德段将于2018 年底通车,便利的交通将为商贸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条件。第三,承德人力资源丰富,工资水平相对较低,土地价格相对低廉。第四,承德是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被誉为“绿色宝库、生态绿肺、天然氧吧”。承德已成功争列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和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良好的生态成为承德培育绿色产业、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第五,承德提出“一带三区”(滦河72 公里城市发展带、承德机场临空经济产业区、双峰寺水库皇家康养休闲区和大黑山国际滑雪度假区)发展战略,拓展了城市发展的空间。
承德的商务发展也迎来了新机遇。第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转型升级政策为承德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机遇。第二,“一带一”的实施为承德发展带来了新的商机,特别是十九大报告提出构建对外新格局,有助于巩固提高亚洲、欧美传统市场出口份额及加强与俄罗斯、印度、中东、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的贸易往来,培育竞争新优势。第三,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对于加速承德经济发展、推动绿色新兴产业成长、繁荣商贸物流提供了重要机遇。习总明确定位承德为“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同步考虑解决京津周边贫困问题”。《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将承德列入西北部生态支撑区和京津发展轴重要节点城市,为承德在更宽领域参与生产力布局调整,在更高层面对接国际国内市场提供了广阔空间。第四,京沈高铁将于2018 年底通车,届时承德到仅需41 分钟,“高铁经济”辐射效应必将推动承德经济、贸易、投资、旅游等的进一步发展。
第一,推动商务发展的物质基础不足。承德综合经济实力在省11 个地级市中排名靠后,下辖5 个国家级贫困县,扶贫攻坚任务重。第二,型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利用外资来源主要为港澳台地区,外资项目较少且集中在风电等资源型项目上。出口产业、产品、市场结构不合理,初级产品、低附加值产品占比较大,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占比较小。第三,商业发展层次有待提升。传统的零售业仍占主导地位,餐饮、住宿档次偏低,新型商贸业态发展相对滞后。大型商贸企业数量较少,大型商业综合体、特色街区、星级酒店建设项目仍然有待推进。第四,现代物流发展相对滞后,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发展滞后,商贸物流缺乏统一规划和布局,配送能力不强。第五,互联网等专业技术人才急缺。第六,承德大部分县(区)商务局已归并至发改局,商务职能有所弱化。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会议,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共享”发展,按照“联通全球、面向全国、服务京津、发展自己”的基本定位,以“扩大增活力,搞活流通促消费,强化服务惠民生”为主线,着力解决商务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做好扩大和扩大消费两篇大文章,为承德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丽幸福承德做出新贡献。
一是联通全球,融入国际现代商贸物流网络。完善国际贸易和投资服务体系建设,实行更加主动的战略,不断拓展新的领域和空间,“请进来”与“走出去”双轮驱动,围绕“一带一”战略机遇,在招商引资、外贸出口、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走出去”方面寻求更大的突破。二是面向全国,打造全国绿色崛起战略高地。以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为引领,发挥承德生态、资源、旅游优势,以十大新兴绿色产业为依托构建商务发展体系,为把承德建设成为全国的绿色崛起战略高地提供商务支撑。三是服务京津,建设京津商贸物流转移承接地。把承接非首都核心功能作为发展现代商贸物流的重要突破口,建设京津冀绿色大数据中心、服务外包中心、第二商务和科研等。健全和完善直供京津的城市配送体系,推进环京津一小时现代商贸物流圈建设,打造成为京津冀以绿色农产品为主的进京集散中心和商贸物流中心。四是发展自己,构建现代化商务发展体系。对内贸易与对外贸易相互融合,促进内贸与外贸一体化。进一步促进电子商务和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加快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培育开发区成为城市经济增长极。
1. 深化,创新发展。坚定不移推进商务领域全面深化,供需双侧发力,重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并重,将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密切融合。2. 统筹市县城乡,协调发展。市县城乡一盘棋思想,统筹推进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市场、商业网点和生态建设,形成以市带县、市县平衡、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新型商业发展模式。3.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为引领,积极发展绿色商务,发展绿色贸易,推动绿色产业国际化发展。4. 融入京津,发展。从京津冀城市群大格局中找准协同发展的共振点、共赢点,努力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节点城市。5. 民生优先,共享发展。充分发挥商务发展为市民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提升生活水平等方面促进作用。努力营造便捷、舒适、安全的生活消费和市场化、国际化、化营商。
到2020 年,承德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790 亿元,五年累计达3296 亿元,年均增长10%;承德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7 亿美元,五年累计达30 亿美元,年均增长12%,其中,出口达6.5 亿美元,五年累计达27 亿美元,年均增长11%;承德市实际利用外资达2.7 亿美元,五年累计达11.6 亿美元,年均增长11%;承德市电子商务交易额累计达3680 亿元,其中网络零售额达485 亿元;承德市经济开发区主营业务收入累计达9365.9 亿元,年均增长10%。
“十三五”时期,承德发展的重点仍应放在京津冀、长珠三角合作上,同时围绕“一带一”建设的战略新机遇,在外贸出口、产能国际合作、企业“走出去”方面寻求更大的突破。
1.显著提升招商引资实效。创新“五合一”招商模式,推动京津高端优质要素不断汇集,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引进总投资10 亿美元以上的外资项目1 个以上,每年引进总投资1亿美元以上外资项目1 个以上,五年累计利用外资8 亿美元以上,累计引进市外到位资金2600 亿元以上。(1)突出重点区域招商。全面发挥临近的区位优势,全面加强与对接。加强与中关村科技园区等园区对接,着重引进技术密集、知识密集产业,组建专业化产业政策研究中心,重点研究国家投资方向和政策导向,加强各级招商项目库建设,谋划一批符合产业政策、发挥本地优势、具有引领性带动性的重大项目。按照“小、精、专、实”要求,以小团组招商、专题招商、代理招商、以商招商、网络招商等多种形式,提高招商引资的精准性。强力推进“五合一”精准对接模式,紧盯国家部委、京津部门、行业协会、科研单位、龙头企业,提高招商引资实效。抓住南资北上机遇,加大攻关对接力度,把承德建成长三角、珠三角企业占领北方市场的“前进”。把港台、日韩、欧洲作为引进和利用外资的重点地区,积极探索和创新代理招商、委托招商、网上招商等模式。(2)突出产业链招商。以“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为引领,以京津冀产业布局调整和产业链重构为契机,将绿色产业作为转型与促进协同发展的最佳结合点,重点围绕文化旅游及健康养生、清洁能源、钒钛新材料、大数据、节能环保、绿色食品及生物医药、天然山泉水、新型建材、先进装备制造、现代物流等十大产业,组织开展针对性招商,重点引入大企业、大项目,培育产业集聚功能,积极打造并延伸绿色产业链,形成对接京津乃至全国的产业链分工体系。(3)突出重点园区招商。深入贯彻《关于加快开发区发展的实施意见》,推行“一县一区、一区多园”管理模式,把经济开发区内的园区作为对外的重要载体,形成政策叠加优势。加强与京津地区乃至国内发达地区知名园区、科研机构对接招商,推进共建园区进程,实现共建共享;深化外商投资管理体制,积极改善投资,扩大对外招商,推动多层次、高水平合作合作关系的形成,高标准建设特色、品牌产业园区,探索与“一带一”相关国家建立产业主题园区。
2.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力争到“十三五”末,承德市省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达到2家,外贸综合服务平台5 个,省级出口聚集区2 家,省级出口企业及重点联系的出口企业5 家。(1)加快特色农副产品出口。对接“一带一”,加快特色农产品出口,打造承德农产品名片。蔬菜、水果、食用菌、杏仁、山楂、板栗等特色农副产品着重面向东南亚国家出口;蔬菜、马铃薯等农副产品着重面向俄蒙与中亚五国;牛羊肉及其制品等着重面向西亚与北非;果品蔬菜、杏仁、禽类、牛羊肉等着重面向中东欧地区。(2)打造外贸转型升级。落实“外贸出口倍增行动计划”、“开拓市场境外百展行动计划”,推动外贸出口迈上中高端。争取平泉食用菌和承德县服装纳入省级外贸,支持平泉食用菌出口聚集区调整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加强产品的深度开发;支持承德县服装出口聚集区,以亿财制衣、军强服装、露丰服装等公司为龙头企业,加快形成出口规模优势。以神栗食品、长城绿源食品为依托,加快板栗出口聚集区建设;以华都食品、三元鸭业为依托,加快禽肉类出口聚集区建设。培育发展省级出口企业和重点联系企业,加大承德华富玻璃器皿、承德开发区富泉石油机械、滦平华都食品、兴隆天利海香精香料等公司的培育力度,做优做强出口产品,争取列入省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企业。培育机电、高新产品出口集群,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体,挖掘承德热河克罗尼公司、金键公司、精密试验机公司出口潜力,培育以流量计、检测仪器、石油装备、千斤顶等为主体的机电、高新产品出口集群。(3)培育壮大出口主体。抓大扶小,引导更多生产型企业开展自营进出口业务;指导贸易型企业提升专业化程度,支持成长型企业拓展市场。培育一批出口企业,支持承钢物流、鹏涛供应链、舒适家用品等3家出口超亿美元的龙头企业;扶持华都食品、华富玻璃器皿、承德亿财制衣、神栗食品、建龙钢铁、天利海香精香料6 家出口超1000万美元的企业;壮大亚欧果仁、瀑河源食品、子泽牧业、富泉石油、迈朗商贸等60家中小型出口企业。(4)优化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商务、海关、金融、税务、外汇、检验检疫、财政、保险等部门组成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海关特殊监管场所、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以及各类第三方交易平台建设。
3.积极推进“走出去”战略。“十三五”期间,以工程带动对外劳务合作,派出劳务人员1500 人,合同金额2200 万美元,年递增15%;发展10 家投资金额在100 万美元以上的对外投资企业;发展5 家境外承包工程企业。(1)深化国际产能合作。将承德具有优势的钢铁、水泥等产能向中亚、南亚、东南亚、非洲等产能相对落后且经济增长迅速、工业化城市化需求旺盛的国家进行转移。鼓励优势企业在境外建立长期稳定战略资源供应和生产制造。积极参与“一带一”国家建筑建材、能源电力、交通桥、水利电力等工程建设。鼓励钢铁、水泥、玻璃等企业通过产能合作拓展国际市场,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在发达国家开展以获取技术、人才等高端要素为目的的并购投资。引导企业加大对、非洲、拉美、中亚及俄罗斯、蒙古等地区能源资源开发力度。鼓励优势企业积极参与境外产业集聚区、经贸合作区、经济特区等合作园区建设,培育一批承德跨国公司。推进一批重大境外生产项目、资源开发项目和境外工业园项目,力促早落地、早投产,以此加快承德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提升度。(2)稳妥发展对外劳务合作。以工程带动外派劳务,加强外派劳务公司、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外派劳务、外派劳务专业的管理,完善体制机制和应急措施,监督和指导外派劳务公司、经营、规范操作,稳妥地提高外派劳务数量。建立承德市外派劳务培训中心,全面提升外派劳务人员素质。积极配合市扶贫部门制定相关资金扶持政策和落实银行小额贷款政策,缓解出国务工人员出国前经济压力,鼓励人员积极“走出去”。(3)完善“走出去”服务体系。以博览会、展销会、推介会等活动为契机,组织有实力、有条件的企业积极参与,为企业提供信息平台。完善信息服务、融资支持、风险防范、项目对接等公共平台,为企业“走出去”创造条件、提供便利。支持行业组织和中介机构发展,加强境外中资企业协会商会建设,提高服务和综合协调能力。加强对“走出去”企业的人员培训。
全力推进城乡市场升级工作,政策牵引、多元投资,推动完善城乡市场体系建设。着力市场主体培育,打造商贸流通载体,完善区、镇、村(社区)商贸网点建设规划,形成全覆盖、多层次的农村商品配送体系。大力推进线上与线下、批发与零售、城市与乡村共同发展的商品市场流通体系的形成,提升商贸流通水平。加强消费升级引导,积极推进绿色、休闲、养老健康等领域消费占比上升。
承德内贸流通与人口规模和京津市场消费规模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推进以及京津地区消费规模的增长,承德可在内贸流通中取得新突破。
1. 大力构建农村消费体系。继续推进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和农村集贸市场提升工程。基本完成乡镇集贸市场、乡镇商贸中心、乡镇电子商务中心三位一体的农村集贸市场提升工作。加强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用电子商务手段提升25 个现有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促进线上线下交易融合发展。积极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争取承德县、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平泉市、兴隆县、隆化县、丰宁满族自治县列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争取承德市列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市。
2.大力构建便民惠民消费体系。抓住功能外溢机遇,争取引进一批高端商贸流通项目。市场主导和推动相结合,推进大型商业综合体和特色街区规划和建设。加快对城区商贸流通结构、设施和功能的调整,逐步建立布局合理的商贸流通网络。积极引进推动大型超市商场发展连锁经营,加快社区便利店、社区蔬菜平价直营店建设,推动企业在社区便利店设立自提柜,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继续举办承际美食文化节,促进消费增长。加强市场,做好生活必需应急储备,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3.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拓展现代服务业发展新领域,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积极发展高端服务业,实施智慧物流、电子商务等重点行业发展行动计划。全面深化服务业,推动服务业提速增量、提质增效。依托互联网优势,大力推进服务产品、技术、业态、模式和市场创新,开发服务业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打造“新经济”发展新引擎。
4. 积极推进绿色流通体系建设。培育一批集节能、节能产品销售和废弃物回收于一体的绿色消费市场。建立健全二手车鉴定评估、交易管理和交易征信体系,规范二手车交易市场,推动二手车流通模式创新。制定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发展规划,各区县统筹规划报废汽车回收拆解项目,规范和完善对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及回收网点的管理,提高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率。
5. 加强成品油市场统筹规划和科学监管。按照合理布局、竞争有序、高效环保要求,依法依规加强成品油零售体系的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统筹城乡发展,建立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布局合理,竞争有序,功能完善的成品油分销服务网络体系。
把推动电子商务发展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落实《电子商务三年行动计划》政策,以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为目标,争取到2020 年,承德市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000 亿元,网络零售额突破150 亿元;建设10个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30 个县域特色产业电子商务单品交易平台;建成10 个特色电子商务集聚区;创建国家级、省级电子商务示范、示范企业10 个以上;培育交易额超亿元的电子商务企业10 家以上,超千万元企业30 家以上。承德市规模以上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应用达到85%以上,中小型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率达到80%以上;70%以上的村、80%以上的社区、90%以上的乡镇建立“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或“社区电商体验店”。
承德电子商务交易额与移动网络用户数、人口规模、公里程和收入水平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随着道、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承德电子商务的全面发展依然拥有着足够的潜力。
1. 全力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培育和壮大农村电子商务经营主体,完善农村电子商务配送服务网络,加快农村电子商务支撑保障体系建设,形成全方位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网络。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在传统企业与农民之间的对接。引导农产品企业广泛运用电子商务,实现优势农产品与终端消费市场的直接对接。开辟农产品流通新渠道,带动农村特色产品上行,打造各具优势的农产品电子商务产业链。
2. 大力推动电商与传统产业融合。支持引导传统流通企业加快信息化和综合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推动信息管理、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在商贸流通领域的应用。鼓励传统零售企业、贸易企业利用客户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通过建立或应用现有网络购物平台、发展线上线下联动进行精准营销。培育一批网络零售龙头企业。
3. 大力推动电子商务园区建设。加快推进电子商务园区、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电商建设力度,打造电商孵化园和众创平台,提升电子商务水平。大力培育和发展大数据、服务外包、软件开发等新兴产业,以信息化带动服务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流通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
4. 加强人才培养。加快从业人员运用互联网电子商务手段促进商贸物流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形成一批既懂商贸物流、又具备信息化技能的新型电子商务应用人才。
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抓住功能外溢机遇,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加快现代商贸物流园区建设,构建现代公共物流配送体系,争列城市公共配送体系建设、智慧物流建设、物流标准化建设试点市。健全农村消费网络和农产品流通体系,不断完善城乡流通网络,明显改善城乡居民消费。
由于承德冷链物流的发展所服务的市场主要面对京津地区,特别是环首都1 小时鲜活农产品流通圈,因此承德冷链物流的规模与京津地区的居民消费密切相关,在鲜活农产品生产规模保持稳步增长的前提下,必须加大对现代物流体系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才能进一步完善承德的现代物流体系。
1.大力发展现代商贸物流。重点推进3 个省级物流园区、3 个“环京津1 小时鲜活农产品物流圈”项目以及7大重点商贸物流建设,打造京津冀物流。争取到2018年,基本形成以物流园区和物流龙头企业为支撑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承德市物流业增加值达到120 亿元,年均增速达到15%以上;到2020 年,物流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明显提高,3A 级及以上物流企业数8 家以上,营业总收入在5亿元以上总部型物流企业达到3 家,基本建成4 个功能较完善、销售收入超20 亿元的物流园区,加快承德经济转型升级,为京津生态和水源做出新贡献。全力建设承际商贸物流园区、华北物流园区、丰宁现代物流园3 个省级物流园区和围场北方现代物流园区4 个大型物流聚集区;强力推进承德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园、承德怡达进京农产品冷链物流仓储中心暨首都农产品应急储备、滦平进京蔬菜生产暨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3 个承德“环京津1 小时鲜活农产品物流圈”建设。重点建设滦平新型建材交易市场、兴隆县10万吨京东板栗贮藏与生产深加工、承德市(双桥区)北方仓储物流园区、承德城市物流配送中心、恒骏物流配送中心、围场远通农产品冷链物流项目等仓储物流项目建设,基本建成运营成本较低、流转顺畅的现代商贸物流体系。加快冷链物流技术、规范、标准体系建设,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培育冷链物流企业,建成布局合理、设施先进、上下游衔接、功能完善、管理规范、标准健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肉类冷链物流水平显著提高,食品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果蔬冷链物流进一步加快发展,降低农产品产后损失和流通成本,确保农产品品质和消费安全。
2. 推进商贸流通标准化。大力推进物流标准化,加快物流作业各环节、各种物流设施设备以及物流信息的标准衔接配套,加强标准托盘的应用推广及循环共用。加强商贸物流、电子商务、农产品流通、居民生活服务等重点领域标准的制定与修订工作,引导商贸流通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建立支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企业示范应用的内贸流通实施应用机制。加强标准在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市场准入、执法监督等行政管理中的使用。支持建设跨区域物流信息服务平台,推动内贸流通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建立规则健全、统一、竞争有序、监管有力、畅通高效的现代流通体系。
3. 加快智慧物流和城市公共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在推广物联网技术、信息技术应用;加强物流企业订单处理、需求分析、数据安全管理;推动物流业线上线下结合,电子商务与物流协同发展,促进物流业经营模式创新等领域重点推进。加快城市公共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构建快件分拨中心、区县公共物流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网点配送网格体系,重点在机场、高速、火车站等区域规划建设一级快件集散分拨中心;、建设区县快件公共配送中心,形成承上启下、布局合理、高效顺畅的一体化、共配送节点;支持在社区、学校等利用社区便利店、物业用房、楼宇自助中心等,建设末端共同配送点或公共智能自提柜;支持利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网点、村邮站、村级综合服务站、供销合作社等在农村开展快点服务。
全面贯彻《关于加快开发区发展的实施意见》,持续推动开发区创新、提档升级。全面落实承德市开发区发展“11233”工程,实现开发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借助经济开发区的产业集聚效应,引领产业创新发展,为承德市经济转型升级培育新动力。
预计到2020 年,承德市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占承德市比重分别达到55%、50%以上;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5%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外贸出口总额占承德市比重均达到60%以上;从业人员达23 万人以上,累计新增就业7.5 万人以上,建成一批特色、品牌产业园区。
1.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各开发区应以发展绿色、高端产业为重点,推动一二三产业相互融合,全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承德开发区应依据现有产业基础,提升传统产业(包括装备制造产业、绿色食品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包括钒钛新材料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大数据产业)、做优强现代服务业(包括旅游业、大健康、现代物流),构建“333”产业体系。2. 形成各具特色的品牌园区。将商务局主管的七大经济开发区打造成各具特色的品牌园区。支持有条件的开发区和园区争列国家级的各类产业、示范、特色园区,成为创新发展的先行区和样板区。3. 推动开发区与京津对接。鼓励钒钛新材料、绿色食品等产业相关企业主动与市科技资源对接;加快推动科技在承德开发区实现产业化;把握市对口帮扶承德市丰宁县机遇,推动产业承接与合作;与天津对接,依托天津市制造业优势,力争与天津在装备制造、物流等产业方面实现合作,并把握天津市对口帮扶承德市围场、隆化、兴隆、平泉的机遇,立足产业基础,开展产业承接;在中关村互联网文化创意产业园(承德园)等基础上,依托平泉、兴隆开发区等承接京津产业转移重点开发区平台,承接优良产业;鼓励开发区企业与京津冀高校与科研院所共建研发机构,与天津开展产能合作,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4. 加快科技创新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开发区依托优势产业设立研发中心、创业中心、孵化中心、重点实验室、检验检测中心和院士工作站等创新平台。支持有条件的创新型企业承担国家及省重大科技研发任务。每年筛选若干家成长性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从科技立项、融资服务、产学研对接等方面进行重点扶持。有效引进京津科研资源,京津科研,吸引高端人才在开发区创建、共建各类创新平台。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全面开展与装备制造、绿色食品、钒钛新材料等产业发展相关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对接合作。5. 积极推进产城融合。完善开发区城市功能,进一步优化产业格局,形成宜居宜业的发展。以产兴城,以城促产,分类实施,将开发区分为都市型和远郊型两类,对两类开发区产城融合进行分类指导,完善城市功能,打造成为宜居宜业的开发区。6. 推动绿色集约发展。建设绿色工厂,实现厂房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使用清洁能源,对开发区钢铁、水泥、电力等重点行业开展脱硫、脱硝和除尘综合治理,淘汰重污染产能,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一)加强党对商务工作的领导。发挥商务系统各级党委(党组)领导核心作用,注重培养选拔强、懂专业、善治理、敢担当、作风正的领导干部,提高党领导商务工作的化水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健全改进作风长效机制,强化运行制约和监督。(二)优化商贸发展。继续深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创造公平、、公开的市场。增强商贸业政策规范性、透明性和稳定性,完善商贸管理地方规则。(三)强化商务职能。进一步加强商务局在促进国内外贸易发展、现代流通体系构建、招商引资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的重要职能。切实发挥商务局在商务工作中的牵头、引领和监管作用,设立专门的机构或办公室指导电子商务等重点领域工作。(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落实好省、市、县(区)关于加快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在商贸流通服务企业的用地、建设、用电、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倾斜。采取和社会资本合作(PPP)、股权投资、与产业引导基金合作、银行融资、招商引资等多元化融资方式,支持商贸流通服务业在基础设施、信息化建设、市场开拓、质量体系等方面的建设。(五)培育重点企业。着力扶持培育一批规模较大、有一定影响和竞争力的商品交易市场。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商贸企业。(六)引进培养高水平人才。学习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通过高薪聘用、提供重要岗位、外出招聘、向社会公开招录、挂职锻炼等行之有效的手段,引进和培养一批现代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外贸、法律等高层次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和劳动培训,加快商贸流通服务业实用人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