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每个班人数多时达到80人,第一排学生紧贴着坐。老师就算百分之二百地用心,也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孩子。”日前,承德市双桥区南营子小学的侯老师感慨道,现在这种情况改变了很多,随着全区各学校教学软硬件的改善、师资的均衡,“择校热”开始降温,“大班额”的问题也逐步得到了解决。
一方面是名校面对“择校热”,学校常年存在课堂人数严重超标的现象;另一方面,一些薄弱学校却面临招生难的困局。如何为“大班额”瘦身,让“择校热”降温?近年来,双桥区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教育资源配置日趋优化,孩子们的“起跑线”逐渐被拉直。
双桥区作为承德市核心区,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区人口不断增加,全区教育资源日趋紧张。为了给孩子们营造一个公平、优质的教育。近年来,双桥区加速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实施了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和薄弱学校提升工程,并开始实施划片入学政策。
2018年教师节,各校精心编排的节目在刚刚投入使用的承德市民族小学体育场上演。这所小学也彻底结束“蜗居”历史,一所宽敞、整洁,设施齐备的新校园为孩子成长搭建了更好平台。据统计,近4年来,双桥区总投资2.2亿元,实施学校建设项目84个,新建学校10所,对6所学校进行翻建和加固。
完善硬件是均衡发展的基础,实现教育质量的均衡发展才是最终目的。双桥区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为了配齐教师队伍,双桥区在政策、资金等方面,都给予了全力保障。
“所有教研员几乎每天都会到各学校听课、研讨、交流。”区教育局小学教研室教研员王文静说,以英语课为例,他们制定了“青蓝工程”,每两周都会组织各学校新上岗、转岗、新转入的英语老师,参加半天的集中教研活动,期限为两年。“由教研员和名师组成的专家组,轮流对年轻教师进行培训,最大程度发挥名师、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打破了学校界限,促进了全区英语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除此之外,双桥区还实施了小学7个联盟校建设,以促进联盟校校际间领导和教师的流动,使联盟校之间实现资源共享、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同时,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建立结对帮扶机制,实现以优补差、以强带弱。
为推进校长、教师流动制和常态化,双桥区教师关系从属,推动教师由“学校人”向“系统人”转变。“名师可以到不同学校上课,还成立了名师工作室,利用现有的特级教师、省市名师及教师资源,与年轻教师搭对子,形成帮带机制。”王文静说。
针对偏远薄弱学校缺乏音、体、美、计算机等专职教师的问题,双桥区将区域内专职教师人事、工资关系归属中心学校,采取教学的形式,在不同学校间任课,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确保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开好。另外,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支教,作为职称评聘的必要条件。(记者陈宝云)
梦见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