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斓的脸谱、异彩的行头,在熙攘的人群中,分外耀眼。众多市民的目光被吸引,广场上的人越聚越多……
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双桥区委宣传部主办,市群艺馆、双桥区文化体育旅游局、市非遗中心、腰痛宁公益基金会共同承办,以“遗产,留住乡愁”为主题的“第九个中国文化遗产日”暨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在这里隆重举行。
黛青的眉眼、飘舞的衣袖、巧笑的美人儿……高高的背杆之上,靓丽的扭童们扭得悠然、萌态可掬,让人过目不忘。
据宽城背杆协会会长高立国介绍,此次来这里演出的扭童最大的6岁,最小的只有2岁半。现在他们村很多人都愿意参加这项活动,特别是小孩子更喜欢,家长支持。这次参演只来了13副架中的6副架,很多人没能来都很遗憾……
第一次走出县城的承德县磴上乡三道沟门村的“抬杆”与“宽城背杆”有着异曲同工之妙。4个大人抬着两个小孩,站在杆上的孩子背对背站立,随着鼓点和音乐,不停地摇来摆去。抬杆儿的壮汉则配合着小孩儿,步伐平衡,步调一致,前屈后恭,左右摇摆,使得整个抬杆儿仿佛一个活动着的舞台。在一群各色人等的簇拥下,唢呐嘹亮、锣鼓喧天,演出了一场为“太后拜寿”的热闹小戏。
“集体大刀、三节棍对枪、五查拳、对花枪、徒手夺刀、大力金刚拳、短打十八招、对劈大刀……”来自宽城的武会,刀、枪、棍、剑、拳,20多种套,一人一式,灵活多变,演员们以真实的表演状态,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心中有点儿、张嘴有板儿、字刚腔柔的燕山大板、威武有力的中华麒麟鞭、柔婉清丽的热河二人转、真打对摔的承德皇家擂……市、县区非遗节目的精彩演出,让观众直呼“真好!”
每一次的亮相都能定格为一幅画,满台春意的非遗展演,吸引了大批摄影爱好者,“长枪短炮”拍个不停。
此次参加调演的所有非遗项目,表演性强,更具观看效果,使得整台演出活力四射,地域风情特色浓郁,让市民充分领略和感受了非遗经久不衰的魅力。
三道沟门村的花会,在周围十里八村很有影响。近几年,梦见小男孩拉屎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包括抬杆儿在内的传统花会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不仅在形式、内容、道具、服饰上“推陈出新”,在传承上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全村670多口人,每年参加花会表演的就达200人。
亲自带队参加演出的该村村主任刘志华说,人再有钱,也没有快乐值钱。农村文化活动越来越多,农民的素质都提高了,非遗是老祖留下来的,得传承下去。这次来参加展演,好多人都想来,有的搁下正在盖的房子来了,积极性特别高。
燕山大板传承人马双福也喜收,他说:“这是令我最高兴的一件事。演员在表演过程中,除用一般手势表演外,根据故事情节还需要设计表演身段。在数板上有甜、脆、爆、俏的特点,要有韵味,在竹板的打法上将‘翻’、‘转’、‘磕’、‘扣’、‘抖’、‘代’、‘轮’、‘连’等打板技巧呈现给观众。伴奏上,又增加了竹笛、笙、板胡等乐器,使其更有艺术感染力。所以对学习者的要求比较高,没有几年的功夫,是掌握不好的。现在有年轻人来学习,加入了燕山大板的队伍,燕山大板一定会不断发扬光大。”
宽城西街的“燕青派”宽城武会,在县武术协会的指导下,常年,吸引了村里好多人,练武人数达到了几十人。
丰宁竹板落子、宽城背杆等也都有新的力量加入,队伍不断扩大。更可喜的是,参与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少则百年历史的非遗,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了它的珍贵与独特,来自乡土的灿烂演出,会让更多的非遗走入寻常百姓的生活。
近年来,我市在文广新局的统一部署下,各县区开展非遗大普查,构建非遗名录体系,认定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建立各类非遗,举办文化遗产日等各类非遗展演活动,非遗规律,不断探索有效做法,寻找适合非遗项目的、传承与发展的径,使非遗活态传承焕发蓬勃生机,让非遗重新融入生活,惠及寻常百姓。
自建国以来,配合全国的民族民间文化调查和研究工作,承德各县区文艺工作者抢救、记录、整理了一批民族民间文化资料,对承德地区历史上的戏曲、曲艺、音乐、舞蹈以及民间故事、歌谣、谚语等进行了大规模的普查,先后编辑出版了《承德地区故事卷》、《承德地区歌谣卷》、《承德地区谚语卷》以及《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承德地区卷》和《承德地区曲艺志》、《承德戏曲全志》、《承德避暑山庄清代宫廷·音乐》等,使得承德的大量珍贵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得以留存。
2006年,于全市范围内展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工作启动。历时3年多,普查取得了阶段性,全市共普查资源项目109项,其中,民间文学28项、民间音乐9项、民间舞蹈9项、民间美术9项、民间手工技艺16项、民间戏剧5项、曲艺6项、消费习俗2项、人生礼仪3项、岁时节令1项、民间知识1项、民间杂技2项、民间16项、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2项,最终形成文字记录38万字,录音记录、摄像记录170小时,基本摸清了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底数。
让群众知晓、了解、人人参与,是对文化遗产最好的传承,而每一次的非遗展演活动都是对氛围的推波助澜。非遗,作为优秀的中华文化一部分,是中华民族的资源,也是我们民族的骄傲,随着我市大力宣传、和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推进,已经使越来越多的普通群众懂得了非遗的重要意义,积极投身于非遗的建设与中,让我们“用心灵文化,用行动遗产”守护我们共有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