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承德新闻> 文章内容

用好金融科技期货行业将是怎样一番景象?

※发布时间:2021-4-7 21:28:04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梦见牙齿松动相对于银行业,期货行业在数据化金融的应用上发展空间巨大。目前,尽管期货经营机构在网上开户、网易以及App下载服务上有了一定的进展,但这都是在运营效率的提升上做了一些工作,而且对客户的服务,还是较多以公司本身的业务为中心,并没有利用大量的客户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并加以清理和整合,从而转向以客户为中心来定制产品类型和服务内容上。实际上,若用好金融科技的手段,期货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可以大幅提升。

  我国期货市场,经过30年的大发展,已经形成了为实体经济服务的稳固基础,集中表现为品种创新和规则制度加速推进;市场运行质量不断提升;场内与场外、境内与境外的联通运作使得服务实体企业的空间不断扩展;对外品种不断增加,的径更加多元,境外投资者的参与度稳步提升;我国重要的大商品定价影响力日益提高;期货经营机构的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创新发展稳步推进。

  尤其是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和全球经济都造成巨大的冲击,全球经济不确定因素增加,在这样复杂多变的形势下,当时一些实体企业面临库存高、销售难、产业链运转不畅、原材料现金流紧张等问题,期货交易所和期货公司采取多种服务手段,帮助企业渡过。

  疫情期间企业的避险需求上升,期货市场资金量和成交持仓量均创历史新高。2020年全年成交量达61.5亿手,同比增长55%,客户权益超8200亿元,同比增长63%,均创历史新高。2020年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61.52亿手,成交额43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5.29%和50.56%,成交额增幅位于历史第三。截至2020年年底,期货公司总计净资产1350.01亿元,同比增长11.18%;客户权益8247.24亿元,同比增长62.66%;营业收入累计352.45亿元,同比增长27.90%;净利润86.03亿元,同比增长42.20%。“十三五”期间,期货市场成交量年复合增速为11.5%,期货公司净资产复合增速为11.60%,客户权益复合增速7.27%,营业收入复合增速为3.08%,净利润复合增速0.57%。

  一是期货经营机构的传统经纪业务已进入红海,行业同质竞争严重。目前,期货公司传统经纪业务收入仍是大部分期货公司的主要营收,然而经纪业务同质化严重,竞争渐趋白热化,2021年1月行业手续费率下降至万分之零点四六,较2015年下降了三分之一,市场佣金率延续下降趋势,亟待创新业务模式提升经营格局。

  二是行业两级分化持续加剧,核心资本成重要竞争力。头部期货市场集中度较高,2020年年末客户权益前五家占比22%—25%,前十家占比37%—42%。随着风险管理公司和资管业务的兴起,行业对资本需求持续提升,头部企业纷纷获增资,核心资本成为行业重要竞争力。

  三是期货国际化进程持续推进,加速“引进来、走出去”绘就新格局。自2018年期货品种国际化,期货市场国际化进程推进力度不断加大,期货市场径进一步明确,境外相关机构设立及业务开展标准、规则持续落地。随着我国期货市场的进一步深化,相较于我国对外的大格局来看,我国期货行业向境外投资者的品种还是不足,影响我国衍生品市场的国际定价权的竞争。

  四是金融期货发展较国际发达市场较为滞后。我国金融期货成交量显著低于全球发达市场水平,国际期货市场金融期货交易量占比超八成,我国金融期货交易量占比不足1%,在大类别的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的风险对冲品种几乎都是空白。在没有利率期货和外汇期货的情况下,实体企业参与国际大循环所承受的风险难以对冲和分散。

  五是在投资者结构中,尽管去年的客户权益增长明显,但是主要来自金融机构的避险资金,虽然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也有了一些参与,但与实体企业的发展规模占比相比还是很小的。如何让更多的现货企业参与到期货衍生品市场的风险管理中来,这是期货行业能否实现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到位的一个重要标志。

  六是我国期货行业金融科技投入不足。受整体市场规模及行业资本影响,我国期货行业IT年投入规模最高为千万级,与银行业、证券业等上亿级金融科技投入差距较大,难以形成科技引领业务的态势。

  我国期货行业目前正处于战略发展的重大机遇期,世界经济形势变得更为复杂,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实体经济面临的风险更大,这对于期货行业既是挑战也是机会。随着我国对外的步伐加快,金融体系全面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快,为实现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发展格局,期货衍生品的责任担当日益加重,期货行业各市场主体,无论是期货交易所,还是期货投资者、期货经营和其他中介机构等都需要重视未来的竞争战略目标。笔者认为,用数据金融赋能期货衍生品风险管理是抢占未来竞争战略高地的一个重要抓手。

  中国要建成数字经济强国,必须在更高层面上参与甚至主导相关技术产品,如服务的创新方向、标准制定以及规则引领,才能更好地在未来科技创新中占据先发优势。这不仅事关为中国经济的“弯道超车”赋能助力,也是牢牢把握下一轮发展机遇期新内涵、新特征,赢得战略主动权的需要。

  从金融行业来看,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得到快速发展,使得金融行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以银行为例,最初的数据化和互联网技术,更多是聚焦在运营效率的提升与营销方面。

  例如银行业先后经历了前台电子化时代、后台电子化时代、电子化服务时代、互联网金融时代,这几年,银行利用数据化金融和互联网技术又有了进一步的突破。例如,银行在现有的监管框架下,通过数据来发掘客户的需求,低成本地推出客户所需要的个性化产品。这里,它克服了产品研发和市场影响的断层,通过数据深度挖掘客户需求,并把这些需求反馈到产品本身,进而传到市场营销部门。同时,市场营销部门在实际应用中又把市场活动的需求及时反馈到产品的研发部门得以更新。

  另外,数据化和互联网技术解决了个性化的需求问题,促使银行以产品中心转向以客户为中心。具体来说,银行通过客户储蓄量和信用所积累的消费数据分析出客户的消费习惯从而挖掘出他们的需求。这样,在银行卡的折扣商户上和个人消费性贷款上,银行就可以给客户设计出个性化的产品进而进行精准营销。

  除此之外,银行通过大数据深度挖掘,从多个维度对客户进行客群划分。例如以年龄、财富度、信用卡的交易频率、还款方式、消费的商户类别等作为划分标准,一次可以计算出每个客户群为银行带来的客户价值,根据每个客户带来的人均利润程度进行战略选择。在较高的数据技术之上进行数据的处理、整合,使有价值的数据发挥出更好的效用并清理出无效的数据。在这些有价值的客户数据基础之上,可以进一步修正银行的产品及服务相对应的客户群体的匹配程度,从而进一步优化同质体验。

  在客户服务层面上,银行在大量低成本渠道,如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电话银行等成规模地服务客户,每增加一个客户相应付出的额外成本趋近于零,从而使得经济规模效应的边际成本不断递减。这种非实体接触类的服务,对于新生代年轻人来说,由于他们熟悉数码产品,银行的这种服务被这个群体广泛接受。

  相对于银行业,期货行业在数据化金融的应用上发展空间巨大。尽管期货经营机构在网上开户、网易以及App下载服务上有了一定的进展,但这都是在运营效率的提升上做了一些工作,而且对客户的服务还是较多以公司本身的业务为中心,并没有利用大量的客户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并加以清理和整合,从而转向以客户为中心来定制产品类型和服务内容上。实际上,若用好金融科技的手段,期货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可以大大提升。

  数据金融本质上是属于高技术驱动下的金融创新,金融涉及资本的流通,任何能够提高资本流通效率的方法,金融机构都愿意尝试。金融科技用于期货衍生品行业,不仅可以提高服务效率和加强服务的精准化,而且其未来可能彻底改变各类经济主体的信任度和交易方式。无论是期货交易所,还是期货经营机构中的渠道成本或者期货财富管理进行风险对冲的效率都会发生改变。这甚至会影响到实体企业参与衍生品进行风险管理的程度和方式。

  例如大数据可以帮助期货经营机构实施精准获客和精准营销战略;人工智能可以代替人工从事部分重复性劳动,实现24小时不间断金融服务;区块链技术的可追溯性和不可逆等特点,可以帮助期货经营机构解决信用风险问题;互联网技术可以帮助风险管理公司为实体企业提供标准化产品的融资问题;云计算可以帮助期货经营机构快速解决企业的套保、套利、基差贸易等风险管理的实际问题。

  对于期货交易所和期货监管部门来说,其承担着市场监管的作用,期货衍生品的高杠杆性以及市场违规的风险“传染”都是无法忽视的。按照传统的监管方式,更多是通过现场检查和人工统计方式来完成,但其中现场检查工作更多依据人员的素质,容易造成理解的偏差,而目前尽管有了一定的标准,但现实的市场变化和情形要复杂很多,人工统计即使是利用计算机进行统计,大都依据经营机构和投资者的主动报送和信息披露,这会造成一定的监管滞后,对一些金融理财产品难以觉察出其背后的潜在风险。若借助数据金融、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手段,就可使监管升级,构建起监管科技。

  通过系统的嵌入、应用对接等手段形成数字化的监管协议,实时抓取市场主体的相关数据以及各类业务特征,推动监管变成事前监管,加大风险监测的预警分析。例如地区推出的“冒烟指数”就是在事前及时识别企业的违规动机,进行分类,通过“图谱分析”在事中研究经营机构和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和规律。这也称作“客户画像”,为“机构画像”,从而为监管决策提供依据;再通过“风险大脑”,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新兴技术全面监测企业的数据,对经营机构和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做到实时预防与预警,同时还可以假设特定场景对风险进行风险压力测试,评估出风险可能存在的影响。

  可以设想在数字化社会,期货行业所属的金融行业就是数据密集型行业,以数据为核心,同时借助金融高科技手段带动金融创新,金融创新又推动金融监督与时俱进,促进金融业务的不断创新形成金融科技、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三者之间相互支持而又相互制约的系统。所以,我们要更加重视期货行业中的期货经营机构的业务管理、期货交易所的平台服务以及期货市场监管中的数据金融的赋能效应。只有加快深入地推广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和AI等高科技数字金融的应用,才能在下一轮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以目前期货经营机构的风险管理公司的业务来说,这是期货行业具体体现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一个重要内容,且不说其中的套期保值、基差交易、合作套保等基础业务为实体企业服务的效用,就说“保险+期货”业务,不仅将期货行业与保险行业为“三农”服务相结合,而且期货风险管理公司借此将场内与场外、期货与现货、期货与期权有机地结合起来,部分解决了农民种植风险管理的后顾之忧,这也是这几年中央一号文件将“保险+期货”写入其中的重要证明。但是,风险管理公司在管理实体企业风险的过程中,主要的风险来自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尤其以信用风险为主,若应用区块链技术就可以减少风险管理公司服务实体企业信用风险发生的概率。

  区块链本质上是一种技术,它是不同的节点共同参与的分布式数据库,或者说是一个式的公共帐篷,它从数据形成区块,中间有一个加密技术计算,把不同时间的交易信息链连接起来,就形成了区块链。为什么这个技术能解决信用风险呢?因为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的分层结算”的特点,低成本地解决了金融机构(包括风险管理公司)在服务实体企业的信用问题。信用是期货经营活动的基础,过去我们比较难解决对手方的信用问题,或者说如何解决经营活动中对手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比较困难,而区块链技术帮助我们解决了这一难题。

  当前,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在与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融合方面,期货行业所显示出的张力还远远不够。当然这与我国现存的大数据的确权、交易、流转等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备有关,而且我们对数据金融的认知,对于数据经济作为一种新经济形态的认知本身也处于不断深化的过程之中。但我们也应该地认识到,数据金融不是一个外在于传统金融系统的运行的其他体系,它是在现有的金融生态系统下,具体在期货衍生品系统形态下加入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支撑的一次全方位的转型升级,对期货经营机构来说,它是精准获取客户、个性化服务实体企业和机构投资者的“制胜法宝”。

  纵观全国,制造业的智能化、数字化发展步伐迈得较快,而服务业尤其是金融服务的智能化和数字化的转型却正在起步,其中期货行业的智能化和数字化有极宽阔的“蓝海”。这其中固然有一个经济基础的问题,但笔者以为更主要的是观念的问题,从企业的角度讲,这也是一个战略导向的问题,是新的一批期货经营机构是否能够在未来的大潮中勇立潮头的巨大机遇。(作者系广州期货董事长兼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