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的河街,只见麻阳街上全木结构的吊脚楼靠城墙搭建,小河街的各种小吃和特色餐饮香味扑鼻,以四合院和窨子屋为主的大河街,还原了1943年前大河街上的美孚洋行、信义药材、恒裕油号等大型商铺。
沅江岸边,从东门到大西门,绵延两公里长,依次为大河街、小河街、麻阳街。曾经繁华数百年的河街,写尽了旧时常德的荣光与铅华。
在《常德》一文中,沈从文写道:“这是一条长约三里的河街,有客栈、花纱行、油行,有卖船上铁锤的大铺子,有税局、各种会馆和行庄。”
“咚咚锵,咚咚锵。”正月十五上午9时许,记者一踏进常德河街,就被欢乐的气氛感染,阵阵锣鼓声中,两条色彩绚丽的龙在尽情舞动,还有打腰鼓和旱船舞……热闹非凡。
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眼前一条青石和麻石板交错铺就的长街沿河畔蜿蜒伸展,青砖黛瓦,古风依然。错落有致的商铺一个挨一个,卖的都是儿时喜欢吃的东西:饺儿、臭豆腐、麻辣藕、糖油粑粑……同行的河街负责人告诉我,一个卖糖油粑粑的小摊点,一天就有好几千的收入。
这就是河街?我一时起来。儿时记忆中的河街,与眼前这琳琅满目反差太大,让我竟不知身在何处。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河街,早没了往昔繁荣兴盛的景观。夏天发大水,地势低洼的河街总会被水淹没。水患的河街人忙着把值点钱的家什往城里亲戚家搬。不谙事的我们就下块门板往上一坐,双手当桨,一边划一边沿街寻“猎物”,有时运气好,捡到几条半死不活的鱼,或正在水中挣扎的鸡鸭,立马呼朋引伴,找个地方“烧烤”……
战时的毁损,水运的衰退,防洪墙的修建,古老的河街渐行渐远。但作为烙印在常德中的“清明上河图”,河街,从未从他们的记忆中离去。
2014年1月,市政协委员们提出了《关于复原清末民初常德沿河古街场景,打造文化旅游亮点》的提案。
回应政协委员和广大市民的呼声,常德市委、市在原址重建已无可能的情况下,利用治理穿紫河的机会,选址在穿紫河畔,以1943年沅江边的老河街为原型,重建集旅游、商业、文化、历史于一身的河街,这座城市记忆深处的乡愁。
漫步的河街,只见麻阳街上全木结构的吊脚楼靠城墙搭建,小河街的各种小吃和特色餐饮香味扑鼻,以四合院和窨谭凯的妻子子屋为主的大河街,还原了1943年前大河街上的美孚洋行、信义药材、恒裕油号等大型商铺。
入夜,河街灯火通明,穿紫河流光溢彩,游客络绎不绝。乘舟夜游,远远望去,河街临水边,舞台一个接一个,常德丝弦、常德花鼓戏、荆河戏等多种非遗文化表演让人眼花缭乱;澧水船工、澧州夯歌、澧水地方小调等民间传统艺术让人目不暇接。不少游客纷纷举起了手中的相机。
采访时,河街负责人说,今年元旦,重建的常德河街惊艳亮相,人气异常火爆,好多老河街人由家人扶着、或拄着拐杖来到现场,看到复原的麻阳会馆、鸳鸯走马楼,不少老人流下了激动的眼泪。仅春节期间,河街就接待游客65万多人次,同时带动常德旅游。、等地和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旅行社纷纷主动联系,前来表达合作意向。
这位帅小伙还骄傲地告诉我,美丽的河街被央视新闻频道在大年初二晚上现场直播,与同播的西安、承德、丽江比肩争艳,一点也不逊色。
一座2300年历史的古城,一条繁华数百年的常德河街,带着几代常德人的梦,从沅水河畔走来,向长江大河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