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承德新闻> 文章内容

今天《》头版头条!湖州再次被央媒聚焦

※发布时间:2018/7/25 3:37:06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前段时间,湖州安吉黄杜村农民向西部地区贫困村捐赠白茶苗举行了签约仪式,安吉的扶贫苗“白叶一号”“相亲”成功,“远嫁”到湖南省古丈县、四川省青川县和贵州省普安县、沿河县等3省4县的3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和省定深度贫困县。

  今天的《》在头版头条关注湖州,报道安吉黄杜村为贫困地区捐赠1500万株茶苗一事,同时配发评论《饮水当思源 先富帮后富》。全文如下:

  7月初的浙西北,时而酷热、时而暴雨、时而下起冰雹。变幻多端的天气,搅得宋昌美很是不安,时不时要到茶苗瞅上两眼。

  “茶苗是捐给贫困地区的,万万含糊不得!”碰到宋昌美,她刚从茶苗回来,鞋和裤脚都沾满了水。

  今年4月9日,浙江省安吉县溪龙乡黄杜村20名给习总写信,汇报了村里种白茶致富的情况,满怀深情地说“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党的恩”,提出捐赠1500万株茶苗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宋昌美便是20名中的一位。

  近日,习总作出重要强调,增强饮水思源、不忘党恩的意识,为党分忧、先富帮后富的,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很有意义。

  骤雨初歇,绿油油的茶田飘着如纱似的薄雾,仙境一般。“我们能富起来,是党和帮扶的结果。替国家分忧,是我们的责任。”宋昌美忆起往昔:

  30年前的黄杜村,穷得叮当响。这个躲在浙西北群山旮旯里的村庄,除了山,还是山——人均不足7分耕地。而这些地,多是零零散散的坡地,无论种麦还是种稻,产量都很低。1990年宋昌美嫁过来时,丈夫家里买不起鱼,按照当地风俗,招待客人又不能没有鱼,就只好用木头刻一条鱼放在餐盆里,算个大菜,图个彩头。

  一直想方设法帮助山里人脱贫,组织了一次又一次“会诊”。1995年,科研部门发现这里的土质、气候、积温、海拔适宜白茶生长,推广。乡党委和迅速作出了建设“千亩白茶”的决定。可是,因循于旧有的耕作模式,村民们响应者寥寥。于是,乡干部走街串巷,一村村宣讲,一户户游说,可嘴皮磨破了,效果依然不佳。

  碰了“硬钉子”,乡里没有放弃。农民没钱买茶苗,乡给补贴;农民不懂栽培技术,乡便从中国茶科所、浙江大学请来技术人员对农民进行培训,还给参加培训的农民每人每天10元补贴……

  为民着想,就受民欢迎。随着乡上述措施的出台,农民由不愿种到抢着种。到1998年底,溪龙乡千亩茶园如期完成。

  因势利导,安吉县开始在全县范围内推广黄杜村种植白茶的经验。2001年,安吉白茶种植突破万亩。2003年,黄杜村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万元。门口停着宝马车,家里住着别墅,城里还有洋房……昔日的穷媳妇宋昌美如今也富了起来。

  黄杜村植“富”的成绩,得到时任浙江省委习同志的重视。2003年4月9日下午,习同志来到黄杜村,他蹲在茶田边的田埂上,细细询问种茶细节和茶农需求。

  “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一片叶子成就了一个产业。”习同志对黄杜村的富民举措给予充分肯定。

  习同志的赞扬,更加坚定了茶农种茶致富的信心。2004年,安吉白茶面积升至5万亩;2010年,接近10万亩。15年来,茶农们牢牢遵循习同志的,一心一意在多种茶、种好茶上下功夫。

  这些年,记者曾多次采访黄杜村,目睹了小山村的巨变。茶叶在这些勤劳、智慧的农民手中,已成了“绿色银行”:家家土房变洋房,户户都有轿车。除此之外,村里还出现了帐篷客酒店、白茶民俗村、茶博园……“现在村里不仅卖白茶,还卖起了茶风景和茶文化。”村党总支盛阿伟说。

  “村里白茶产值超4亿元,人均年收入超过3.6万元,全村有小汽车420辆,141户村民有别墅、城里有洋房,有人还在海南买了过冬房……”盛阿伟向记者“交了底”。

  今年1月2日,在“坚定‘两山’,奋进新时代”主题实践活动中,溪龙乡党委召开“千人干群大会”,各村围绕“我们有今天,靠谁?我们富裕了,该做什么?”主题开展了思想大讨论。

  村民叶兢君说:“那时候我们没钱种白茶,是市、县、乡各级相关部门压缩办公经费,最后挤出10万元扶持资金给我们,这才开了头。”

  村民宋春美说:“白茶面积扩大后,我打算买设备、建厂房进行茶叶加工,想贷款却没东西抵押,是县信用社给我申请了‘彩虹贷’,凭信用就贷到了100万元。”

  村民丁连春说:“有一年夏天连着半月没见雨,大红日头连着晒,眼看着一片片茶田蔫头耷脑、最后连叶子都晒黄了,是中茶所的研究员紧急来村里指导,帮我们把损失降到最低。”

  七嘴八舌中,村民们将致富原因大致归结为三点:一是党的领导和支持,二是大自然的禀赋,三是茶农自己的辛勤付出。“后两点以前就有,为什么以前富不起来、当下却富了起来?党的领导和支持是关键!”盛阿伟的总结,村民们都很服气。

  而在村民们的心中,最想感谢的人,是习总:“当年,是他在村里调研时的鼓励,坚定了我们种茶致富的信心。”“当年,是他给每个村里派来了科技特派员,让我们种茶有了专家指导。”“总说‘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我们有没有什么办法,为总和分点忧?”有村民这样提议。世界上最龌龊的种族

  经过一番讨论,共识达成了:“向贫困地区捐茶苗,教他们种茶,让他们像我们一样富起来!”随即,黄杜村党总支向全村村民发出:向贫困山区支援1500万株“白叶一号”茶苗。

  “这是难得的为分忧的大好事!”“之前想去国外旅游,现在改成国内游,省一些钱来育苗……”村民们纷纷响应。

  酷暑时节,以往都是茶农们休息的时候,自从确定捐赠事宜后,家家户户都忙了起来:看到日头太毒,种植户李粉英买来遮阳网,给茶苗铺上;退休在家的老盛德林,拿出一年的退休补助金购来捐赠茶苗,并不时前去查看长势;溪龙乡新青年创业联盟会长贾伟,召集全乡青年白茶种植能手,组建起网上技术指导小组;村民黄梅蕾、张根才恨不能从早到晚盯在田头……“我们要育出最好的茶苗,争取1500万株茶苗百分之百存活!”村民们纷纷。

  黄杜村发出的,如巨石投水荡起涟漪,不仅本村、本乡群众热烈回应,整个安吉都积极行动了起来。

  “这样的好事,我们也应该做!”其它乡镇的茶农也提出向贫困地区捐赠茶苗。县里的农业科技人员、茶叶生产厂家、茶叶经销商,甚至学校教师、机关干部也纷纷加盟“帮扶团”,“有苗出苗,无苗出力,共同为贫困地区脱贫助力。”安吉人发出了这样的誓言。

  5月下旬到6月底,溪龙乡、县农业局、中茶所、浙江省茶叶集团等技术人员三进西部,行程数万公里,最终确定了四川省青川县、湖南省古丈县、贵州省沿河县和普安县的贫困村作为受捐地。

  这一点,黄杜村的茶农早有了考虑。“我们可以空出时间去贫困村做技术指导。”阮安中、章修文等村动请缨。根据村民志愿,村党总支也做了周密安排:将种茶大户分成3个组,每组8人,实地去3个省的贫困村轮换指导。

  “爱心茶苗到哪里,我们就技术指导到哪里。”中茶所茶树种植工程研究中心工作人员也第一时间做出响应。“我们和黄杜村结对已有10年,茶农的捐赠行为体现了他们的情怀,我们与有荣焉。”该研究中心主任表示,中茶所将在种植、管理、生产等一系列环节上,为受捐地茶农提供一条龙服务。

  “加工、品牌和承销不仅全包,我们还会帮他们建立品牌,开拓营销渠道。一定让他们像黄杜村一样富裕起来。”浙江省茶叶集团负责人表示。

  “富而好德、富而好仁、先富帮后富,应该成为整个社会的风尚。从这个意义上说,黄杜村捐赠的不仅仅是致富的茶苗,也是净化人们心灵的文明之苗。”安吉县委沈铭权说。

  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党的恩。这是年代人民群众的朴素,也是新时代脱贫百姓的热情礼赞。

  “增强饮水思源、不忘党恩的意识,为党分忧、先富帮后富的,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很有意义。”近日,习总对浙江省安吉县黄杜村农民来信提出向贫困地区捐赠白茶苗一事作出重要,肯定当地干部群众主动帮扶贫困地区群众的,勉励大家把帮扶困难群众这件事做实做好做出成效,带动更多人为脱贫攻坚贡献力量。殷殷嘱托,给人温暖,催人奋进。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从20多年前全县有名的穷村,到如今远近闻名的“白茶第一村”,黄杜村走出一条经济与生态互融共生、互促共进的绿色发展之,让“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一片叶子成就了一个产业”的故事成为致富典范。“我们有今天,靠谁?”“我们富裕了,该做什么?”当地干部群众的思考,彰显一个朴素的道理:脱贫致富的接力奋斗,离不开中国的坚强领导;翻天覆地的生活变化,源于“先富带后富”的发展逻辑。

  黄杜村向贫困地区捐赠白茶苗的举措,是中国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格局的一个缩影。在广西,由广东援建的移民异地安置新村,了“两广一家亲”的区域合作;在,“闽宁情谊割不断”的花儿民歌,道出福建两省区齐心协力战胜贫困的亲密协作;在云南,“沪企入滇、滇品入沪”的经贸往来,成为上海和云南两地从单向帮扶到合作共赢的生动注脚……事明,实施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开创了优势互补、长期合作、聚焦扶贫、实现共赢的良好局面,有助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有助于加强区域合作、优化产业布局、拓宽对内对外新空间,有助于实现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充分彰显了我们的优势和制度优势,必须长期下去。

  党的以来,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当前,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决战决胜阶段。“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各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人士等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工作,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有机结合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必将凝聚起脱贫攻坚的强大力量。聚众力、汇众智、集众志,构筑全党全社会扶贫的强大合力,不断涌现饮水思源、先富帮后富的扶贫典型,我们就能打赢脱贫攻坚战这场硬仗,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7月12日《日报》头版头条以《一片叶子长出新故事》为题,全方位讲述了咱们安吉黄杜村“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及“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故事。并且,以论述了致富茶孕育扶贫苗对全国打赢扶贫攻坚战的重要意义。

  本文由 325游戏(m.325games.com)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