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沈客专承德境内191.589 公里,设兴隆西、安匠、承德南、承德县北和平泉北5座车站,估算投资约257 亿元。巨大的投入,给承德带来的利好也是巨大的。《承德日报》发文称:京沈客专过境我市并设5座车站,这标志着承德即将步入高铁时代和首都一小时经济圈,项目建成后,对于进一步放大我市既有的区位优势,深层次地推动全市经济结构改善、助推全市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抢占先机,加快实现绿色崛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同时,也将繁荣沿途地方经济和方便市民出行。
现成的例子很多:以武广高铁开通后 ,粤湘鄂地区的旅游收入呈现井喷式增长。据广州旅游局统计,武广高铁开通1个月内,高铁旅游团人数就超过4000人次;2010年五一期间,衡山共接待游客8.9万人次, 同比增加29.8 %,酒店 人住率也提升至91.6 % ;2010年上半年韶关市旅行社共接待境外游客38604 人次,同比增长1056.5%……
20世纪50年代 ,法国著名经济学家弗郎索瓦·佩鲁 ( Francois Perroux ) 提出了 增长极理论 ,该理论从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角度出发,认为生产要素总是先流入部分综合条件较好的地区,形成经济增长中心,当经济增长中心发展到一定阶段 ,其经济优势便开始向导,进而带动周边地区的共同发展。
日本新干线高速铁建设开通之后 ,在 沿线城市形成了虹吸效应,地方的各种要素及优势资源开始向着作为站点城市的东京聚集;总部设在东京的企业也不断将地方分公司获取的利益收入向东京聚拢 ,东京地区经济发展一度达到顶峰 ,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得以增加 ,吸引外来劳动力前来寻求就业机会。然而沿线的一些小城市,人才被东京的高薪酬水平和遍地是机会吸引走,渐渐边缘化。
在中国,这种虹吸效应其实就发生在我们身边。长期以来都有一个说法:是城市黑洞,吸走了周边的、天津、内蒙的资源和人才,甚至是机会。就拿本科毕业生工资水平来说:地区2017年本科毕业生的平均工资为5200元,可在承德,有的人工作了一辈子都拿不到这样的工资水平。本科毕业生的平均工资水平甚至还停留在2000元左右。
地理上的几百公里,造成的差距却是承德至少落后十年不止。可对于人才来说,人往高处走才是正常规律。高铁的开通,甚至将最后一群没那么有野心的学生也带去了--去反正就50分钟的程,甚至比从承德去隆化还快呢。
到承德间飞机的开通就是例子:之前去办事,上最快也得五个多小时(2个小时高速+1小时市区通行+2小时高铁),很难做到当天去当天回。可航线开通以后,早上出发,中午办事,晚上回家已经不再是梦想。而航线的开通,也让一些承德企业拓展省会市场,增加了更多的可能。
收入水平高的地区劳动力供给增加 ,在劳动力需求水平暂且不变的情况下 ,会降低该地区的劳动报酬 ;而劳动力收入水平低的地区,由于劳动力需求大于供给,为留住劳动力 ,原来低收人水平的劳动力市场的工资将有所上调,进而促使两地收入水平趋同。
那么,你认为承德地区的工资水平,有可能和相当吗?我个人认为,随着高铁吸虹效应的凸显,随着承德企业招人用人的愈发,这个事情是有可能发生的。甚至,工资水平的一体化,正式京津冀一体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在其间发挥重要作用的,也许就是高铁。
可是,长期工作在承德的劳动力,能否都无代价的离开承德,跑去重新就业?相信大多数人还是会选择留下,纵使承德和不过50分钟的车程,可是在承德毕竟还能吃上一口热乎饭,吸上一口好空气。
然而,即使高铁和所有事物一样都具有正负两面性,我们也不必悲观,因为在高铁带来的利好面前,这些利空并非无解。以为例,高铁开通后,利用区位优势和本身产业结构的特点,辅之以政策支持,吸引了很多因受到、天津高房价、高消费影响出走的人才择业。而且,由于高铁的开通,很多外地企业会将业务拓展到承德,承德的企业数量越来越多,水平也越来越多,虽然有可能打破承德经济的若干既有规则,但是从长远来说,提高竞争和市场水平,才是破解承德经济一直落后的良药之一。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