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山庄城墙西侧的水泉沟里,有一处名为老阳坡的山包,老阳坡的称号已经不被人们所知,而代替它的,是一个沉重得让人们无法忘记的名字万人坑。
当记者来到水泉沟万人坑遗址时,发现台阶上有一个用蜡烛围成的心型图案,无字碑前,一小堆燃尽的纸屑表明不久前有人来这里进行过祭奠。
“这块无字碑是承德市人民为了纪念日军在水泉沟万人坑的者而修建,立碑的时间是1963年清明节,立碑当天,承德下了一场鹅毛大雪。”
说线年开始,老人接到任务负责研究水泉沟万人坑,时间持续了4年,“最后,自1933年至1945年,在12年的时间里,至少有3.6万人被埋在水泉沟万人坑里。”
“1963年,我当时还是文庙小学的老师,我带着学生们一起参加了立碑仪式,当时参加的人不下万人,沟沟岔岔都站满了。很多小孩子都觉得这个地方有些神秘,甚至恐怖,直到现在,还经常发现人骨。”或许就连后来到市委党史研究室工作的彭明生老人自己也没想到,水泉沟万人坑的神秘面纱,将在他的手里被徐徐揭开。
“在老阳坡的山坡下挖出一个大坑,让人跪在坑边上,斩首后把头颅和尸体一起推进坑里,这个坑满了就再挖一个”
行程3万余公里,耗时4年,通过艰苦的走访,与被害人家属的接触、再现一幅幅的画面,让彭明生的心中愈发感觉责任重大,“很多人都已经风烛残年,可谈起往事仍忍不住号啕大哭,说话都说不成句了。这对我内心的触动太大了,我觉得非常有必要将这一历史重现,用它提醒年轻人,勿忘国耻。”
自1989年开始,陆续有日本中央大学、福冈县教职工和平之旅访华团、日本国第8次侵略史实调查友好访问团等多个日本团队前来水泉沟万人坑遗址,彭明生老人均全程解说。
2004年,一名叫前田孝藏的日本人找到了彭明生老人,前田孝藏曾在热河沦陷后担任小学教员,他此行的目的就是向彭明生考证当年水泉沟万人坑的史实。
在万人坑进行实地考察、查看彭明生老人搜集的资料,前田孝藏最终相信了这个事实,并在第二次来承德的时候为彭明生老人带来了当时日本否认侵略的最科书,告诉彭明生老人“现在很多日本人对过去的侵略行为不了解,希望可以将彭明生的研究资料带回日本。”
彭明生老人接过书后,随即开始逐字逐句研读,并用史实对其进行驳斥,最终写成论文《驳斥日本否认侵略的最科书》,该论文在建国60周年时被收入《建国60周年论文精选》书中。
铭记历史,正视历史,勿忘国耻。彭明生老人告诉记者,水泉沟万人坑遗址能得到更好的,让更多的人知道这段历史,是他的最大愿望。
在市区水泉沟镇,有处日本侵华时期用于抗日志士的场,承德人称之为“水泉沟万人坑”。抗战期间,这里埋葬了许多与侵略者斗争的中华好儿女。后经,在此的人绝不少于3.6万人。有学者通过查阅诸多史料后认为:此处应是中国最大的单体万人坑。
据彭明生介绍,他是从1984年开始研究水泉沟万人坑。“当时,曾任冀热辽区委副的黄火青给承德市写了一封信,希望把这个万人坑的情况调查清楚。”从此以后,彭明生就开始四处奔波,收集查找与此有关的资料。
“以前我们都认为中国最大的万人坑是煤矿的万人坑。”彭明生说。2004年他在翻阅《历史的疤痕》一书时得知,自1905年至1945年间,日本侵略者在煤矿中国矿工有25万到30万之多,1971年市对该地区万人坑遗址进行了半年的调查采访,认定了36处万人坑,后来他又查了万人坑,有2万多被埋在那里。
对于水泉沟万人坑到底掩埋了多少人,以前最权威的说法是4.6万人。这个数字是由1945年抗日战争刚刚结束时,时任热中地委的周志国在一些伪职员(伪满洲国工作的人员)时统计出来的。
后来,彭明生利用几年的走访调查,以对历史负责和审慎的态度对很多线索进行逐一核实后,最后给出了3.6万这个数字。彭明生说:“这个数字只能是少于实际数字,因为它是几十年后调查的结果,会有一些遗漏。”,但是,彭明生同时表示:“即使如此,像这样聚尸一地3万多被害者的万人坑,从史料中查证,也只有承德水泉沟一处。”
彭明生还介绍,水泉沟万人坑与其他万人坑还有一个不同之处。“像南京大是一时一事一地造成的惨案,而水泉沟万人坑的形成则经历了12年的时间。”
为了还原历史,对后人有一个交代,当年,彭明生历时4年行程3万多公里调查万人坑。彭明生利用几年的时间,到各县区党史部门查阅了所有日军在当地的,另外还与一些被害者家属和幸存者进行座谈。随后他又到国家档案馆以及辽宁、大连、等地的图书馆查阅了大量日本战犯交代的战争。为了收集查找与此有关的资料,老人走遍了当年热河省辖内的众多地区,包括现在的承德各县区,周边各省市。
在调查中,彭明生发现,在这里被的既有八军干部,也有抗日群众。在1996年由承德市委党史研究室编制的《》一书中,记者看到,仅有200多名者有名可查,他们包括东北军总司令张广田、八军冀东军分区十三团副廖峰、迁青平联合县三总区农会主任区委李光、迁遵兴联合县六区区长刘握枢等37名干部,
彭明生说:“最让我感慨的是,经过几年的走访,我发现,在水泉沟万人坑被的人,大部分都是因为抗日而被的。梦见拉屎在裤子里”
据这些被害人的亲属或后人介绍,当年,他们被抓去或被的最主要原因或是因为他们切断电线、砍断电线杆、公,或是因为给当地的八军做饭、通风报信、做鞋等。因此,在此被的人不仅有男子,还有很多妇女和儿童。
这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面对日军的侵略,中华儿女表现了的斗争,水泉沟万人坑也成为平民抗日的典型。
经历多年的调查、了解、取证后,彭明生总结认为:日本侵略军在中国所犯的累累,南有南京大,北有千里无人区,承德水泉沟万人坑是日军所犯的一个缩影,是中国最大的单体万人坑,是中国平民抗日的典型代表。
在对位于承德市区水泉沟的万人坑进行过多年详细调查和取证后,老学者彭明生表示:“尽管万人坑里者绝大多数都是抗日群众,是无名氏,没有国家颁发的烈士证书,但是,平民英雄也是英雄,我们仍应当以烈士名义对他们进行纪念!”
9月1日,记者在水泉沟万人坑看到,除了无字碑,还有一块石碑,碑上注明这里是省级文保单位“万人坑遗址”。
据一些来山上锻炼的市民介绍:“听老辈儿说,这里埋了许多抗日英雄,这里应该修建一个纪念馆,要不然,年轻人会慢慢地把这里给忘了。”
记者从承德市民政局了解到,水泉沟万人坑现在以“遗址”形式进行,由于绝大多数者均为无名氏,没有被认定为烈士,因此,目前仍未将其列为烈士纪念场所。
在1996年由承德市委党史研究室编制的《》一书中记载:万人坑里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参与抗日的军民,有的是干部,有的是战士,更多的是给八军做过鞋、送过信的老百姓,他们都应该是烈士。”
彭明生说,早在1946年4月,李运昌将军和原全国政协副程子华等人在召开热河人民代表大会时就曾发起建立水泉沟烈士纪念堂的募捐启事。这份募捐启事发布在1946年4月27日的《冀热辽日报》,启事中称“水泉沟原委敌寇之刑场,者大部为不甘当奴而将头颅拚付与反满抗日,或为抗日多年被敌捕获,死状之残,诚人寰之少见鉴于此,特发起捐募,深望本诸为烈士伤悼之怀慨,出一己之糜,成永久,为者不已。”彭明生告诉记者,由于1946年8月,军队再次占领承德,此事未能成行。“68年过去了,尽管烈士纪念堂一直没有建起来,但这些者应当以烈士的身份被后人祭奠。”
记者在市民政局《关于水泉沟“万人坑”遗址意见的报告》中看到,“1933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热河以后,在1939年至1945年间,在原伪热河省省会承德设立了伪满洲国最大的承德,在距承德约4华里的水泉沟设立了刑场,这里成了日本侵略者抗日志士的场和埋尸场。”
报告里特别提到,水泉沟万人坑是日本侵华的,是民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为此,市民政局:承德市双桥区设置专门机构,明确责任主体,研究制定万人坑遗址抢救规划,并组织实施。
“报告”分两个阶段对遗址进行:第一阶段,投入130万元,对三座七千颅骨冢进行,对无字碑及广场进行维修,在核心区内修建围墙;第二阶段,修建通往遗址道,建设办公区、展览区及接待中心等设施,对水泉沟万人坑进行整体开发利用,将其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一流的纪念场所,开展各种纪念活动。
彭明生说:“三十多年的调查研究,让我对水泉沟万人坑遗址有了深厚的感情,我余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承德万人坑纪念馆能够早日建成。”
本文由 恒宇国际(www.neivn.cn)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