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承德民生> 文章内容

忻州市奋力推进脱贫攻坚

※发布时间:2017/9/22 11:33:09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作为全省最大脱贫攻坚主战场,今年以来,忻州市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责任、最大的发展机遇、最大的民生工程、最现实的干部作风转变工程来抓,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一切围着脱贫转、一切扭着脱贫干、一切盯着脱贫看,推动形成了众志成城、勇往直前的再战态势,誓师立令,精准发力,披荆斩棘,攻城拔寨,描绘出一幅众志成城决战贫困的壮丽画卷。

  7月23日,岢岚县宋家沟村,搬迁户李堂小正在院子里摘西红柿,身后是3间崭新的砖瓦房,屋里屋外干净整齐,院里的一块菜地,种植的西红柿、豆角、黄瓜长势喜人。李堂小是个光棍汉,和老母亲一块从附近偏远村搬来。2个月前,他的住处还是塑料篷布盖顶的危房。说起现在的生活,他脸上乐开了花。“做梦也没想到咱也能住和城里人一样的房子,这都是因为帮了咱,现在的生活是越过越有盼头。下一步我要种好我家的16亩地,多打些零工,争取早日脱贫奔小康。”

  岢岚县宋家沟搬迁户王俊生家与城里人的居民楼房没两样:干净的地板砖,洋气的木衣柜,冲水式卫生间,城里人乔迁新居豪华装修也不过如此。

  65岁的王俊生是刚从长崖村搬迁来的,享受同步搬迁政策,自己花了5万元钱。他养着400只羊,还种着20多亩地,准备再弄个大棚。他说:“宋家沟村比我们老家好多了,交通方便,又在公旁,还是乡所在地,咱现在的生活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一天比一天好。”

  走进岢岚县宋家沟村,山清水秀,空气清新,风景秀丽。一座座经过易地扶贫搬迁和改建后的民居掩映在绿树丛中,一条条水渠通向老百姓的田间地头、果园……不到一年时间,变化的不仅仅是基础设施和特色产业,更有群众对拔穷根、奔富的满满信心。宋家沟村的变化,仅仅是我市决战全胜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

  面对我市贫困县、贫困村全省最多的实际情况,市委、市提出了做决策,优先脱贫攻坚;办事情,突出脱贫攻坚;动资金,保障脱贫攻坚;用干部,挂钩脱贫攻坚;抓考核,强化脱贫攻坚;一切围绕脱贫、一切为了脱贫、一切服从脱贫、一切服务脱贫,全面打赢脱贫攻坚硬仗,确保到2020年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易地扶贫搬迁是我市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全市一次规划到位,三年实施完成。开展整个自然村搬迁对象核准工作,将扶贫信息系统内“十三五”规划的建档立卡贫困搬迁人口信息与实际搬迁对象进行比对,逐人核准,将不符合易地搬迁的取消移民标注;将符合搬迁条件且列入规划的,纳入移民搬迁范围并标注。建立完整的搬迁对象档案资料库,做到一户一档,避免线上线下数据信息脱节。建立了进度台账,以“六个率”(精准识别率、项目开工率、投资完成率、项目竣工率、居民入住率、群众满意率)为目标,采取超常规举措,逐季逐月推进工作。

  特色产业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也是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有力支撑。立足长效,全力抓好特色产业是脱贫攻坚的有效手段。

  今年以来,我市以“一村一品一主体,一县一业一园区”为抓手,围绕“五有”目标,构建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全力实施优特杂粮提质、规模健康养殖业、设施蔬菜产业、林果产业、中药材产业、“三品一标”品牌建设、农产品电商营销、乡村旅游产业、光伏产业等九大增收工程,狠抓产业扶贫到村到户到人到位。

  兴林富民与脱贫攻坚相结合,加快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实现在一个战场打赢两场战役。退耕还林助力脱贫一批;生态工程建设带动脱贫一批;森林生态保障脱贫一批;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项目扶持脱贫一批;林业产业扶贫工程脱贫一批。

  “五位一体”金融扶贫模式,充分发挥贫困户、经营主体、银行、保险公司、五个主体的能动性和联动性,并针对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以市通知进行规范和引导,截至7月20日,全市放扶贫小额信贷11.1亿元,已完成全年任务的115%。针对五个主体各自职能,分条梳理,推动实施。

  定点帮扶、教育培训、生态移民、社会保障兜底等5大类型14种模式应运而生。而产业扶贫,成为啃“硬骨头”的“利器”。《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的出台,确保符合产业脱贫条件的贫困村贫困户全覆盖。

  全市上下按照市委市的整体部署,不断转变观念,大胆创新脱贫思,全民动员,层层夯实责任,市、县、乡、村四级齐上阵,签下军令状,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产业扶贫项目攻坚的统揽体系。

  确定主导产业,布局产业链。在因地制宜确定特色主导产业的同时,选准产业项目,全市重点发展了光伏扶贫项目,截至6月底,惠及1780户贫困户、总容量规模达8900KW的89个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建成并网发电;惠及3800户贫困户的代县40MW、岢岚20MW和静乐35MW三个大型集中式光伏扶贫项目实现并网。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构建利益链。把贫困户组织起来创建新型农业合作组织;培育和引进实施主体,与贫困村“结对子”,实行服务;探索出了“牵头、银行支持、企业实施、贫困户参股”的“1+1+1+1”产业脱贫模式、“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工资+分红”等多种有效的“结亲联姻”方式。培育要素链,培植营销链,完善供求体系。围绕本地的主导产业,培育有市场有效益的产品,构建收购、存储、物流、营销一条龙服务,打开市场,增加收入。

  59岁的赵贵才是繁峙县禅堂村村民,以往总是为空有一身力气又走不出大山犯愁,但今后就完全不同了。“我们十几个人从6月起被招聘到市代表黄卫东在繁峙县创建的功德泉水厂正式上班了,月工资1500元,光工资年收入就接近2万元。还有,这里一切整洁有序,发的有工作衣和帽子,住的有宿舍,吃的有食堂,哪都窗明几净的,说实话这比一些城里人上班的地方都要好。从一个农民一下子成为水厂的工人,真是太高兴了”。

  绣娘培训班打开技术扶贫直通车,繁峙县于今年对4个乡镇26个村的98名建档立卡精准扶贫户和立志手艺脱贫致富的农村妇女,分4个班进行了培训,使她们有了一技之长。贫困户闫红莲通过参加培训获得“晋绣坊家庭绣娘”聘书后,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说到:“咱现在也是‘晋绣坊家庭绣娘’了,也是有工资的人了,这生活可是有盼头了,好日子离咱不远了。”通过培训和闫红莲一样获得“晋绣坊家庭绣娘”聘书的72名,从此融入“繁峙绣娘”队伍,了技能脱贫的征程。这是我市全力开展技能脱贫培训,推动全市贫困妇女通过学手艺做家政尽快脱贫致富的一个缩影。

  精准对接劳务市场需求,以“培训领证,结业就业”为目标,在转移劳动力就业培训上狠下功夫。市级示范引领,县级及时跟进,由市人社局等9个单位牵头开展了领头雁、绣娘、月嫂等10项内容的示范培训,注重提高培训质量,落实政策红利,开展定向、订单式的劳务输出,着力打造有地域特色的劳务品牌,择优挂牌。原平农校成为省级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海运技校和轻工职业学校成为市级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

  一条泥泞小翻新为4米宽的水泥公,从田间地头延伸到乡里——这是河曲县单寨乡瓦窑坡村脱贫致富梦开始的地方。贫困、落后的标签一直与这个村相伴,交通不便是最重要的原因。如今,通了,采购农产品的卡车开进了田间地头,快递公司的网点牌挂在了村头,企业老板也开始来考察了,瓦窑坡村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

  今年以来我市全面实施贫困村提升工程,加强农村村级公、安全饮水、农村宽带、综合治理、电视、电网升级、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小学、村级卫生室、文化活动广场、商业综合服务平台和村容村貌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极大地改善群产生活。

  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从“首战首胜”到“再战再胜”,我市脱贫攻坚正以时不我待的,只争朝夕的干劲驱走贫困阴霾,为贫困群众擘画出一个美丽的“世外桃源”,一幅壮美的脱贫攻坚奔小康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推荐: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