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也许并不知道,清朝在省承德修建的第一座行宫并不是避暑山庄,而是位于承德市双滦区的喀喇河屯行宫(始建于1677年),它比避暑山庄早修建24年,然而,紧邻塞外第一行宫的滦河老街,比喀喇河屯行宫还要早27年,由于历史悠久,有人称其为塞外第一条商业街。
当康熙看到喀喇河屯(今滦河镇)土肥水甘,泉清峰秀,故驻跸于此。康熙在此饮食陪加,爽健,所以鸠工此地,建离宫数十间,并于1677年建成塞外第一个行宫--喀喇河屯行宫(避暑山庄行宫始建于1703年)。
由于行宫的修建,更让更多的商人云集于此,滦河老街上客栈、商铺、茶肆、酒楼、戏园也随之应运而生。其中,杂货店有德聚厚、务泉兴,布店有万聚号、福德祥,麻绳店有田麻店,京津货铺有玉顺店,果食茶食店有三兴斋、德馨斋,药铺有万德义、保寿堂,金银制品的银楼有福盛银楼、万合银楼。可谓是左右市廛,连绵数里,南北杂货一应俱全,酒旗茶旌,辉映相望,好不热闹。
每逢春节,各家一进腊月就开始包饺子,以备过年时食用和为其他娱乐腾出时间,过年时各大商铺都会大放烟火,过后炮纸都会落得厚厚一层。元宵佳节,看灯会更是热闹非凡,老街上火树银花,街旁商号悬灯结彩,有九莲灯、走马灯、冰灯,观灯人群则手提荷花灯、萝卜灯、八仙过海灯摩肩接踵,络绎不绝,有的群众还扮演灯官爷子和灯官娘子夜里出巡,到各店铺讨钱,这时的店铺老板们为了讨个吉利,谁都不会吝啬钱袋。
四月初八是娘娘庙庙会,是日,游人云集,磕拜的,打扫佛堂的,拴娃娃的,挂锁子的,焚香上供,叩头跪拜,庙前香烟缭绕,钟磬齐鸣,人声鼎沸。而位于大十字街东面的财神庙,每到庙会其旁边的戏台就派上了用场,戏一开演,观众就会被分为三部分,一部分为有钱有身份的人,他们坐在戏台旁边的看台上,而另外两部分则是用一根绳分开的男人和女人,看戏时男女各站一边,如果有人敢跨过这条绳,就会立即引来看场人的一顿暴打。据史料记载,宫廷内的戏剧活动在承德是从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于喀喇河屯行宫盖起戏楼,南府(清初设立的一个演剧机构)内学班将昆腔、弋阳腔带进戏楼开始的,当地的老人对于戏剧文化,经常用这样两句话概括古往今来千年往事,天地之间一大戏台,可见当时老街戏剧文化之深厚。
老街位于承德市双滦区滦河镇,尽管363年的风雨,让老街一些的有些破败,但每天来此购物的人们仍熙熙攘攘。从老街的北面进入,首先看到的是建于八年的北门,它风格古朴,门两边各延伸有约6米长的城墙。过了北门,做各种小生意的都各自吆喝着自己的商品,两旁饱经风雨的老瓦房与新盖的平房,给人以时空错落感,让人应接不暇。
历史上老街最繁华的区域为小十字街,现在十字街四周的建筑有些弱不禁风,与往日不可同日而语。小十字街往南几十米,就是大十字街,大与小不仅区别在空间上,也体现在其周边的建筑上,在大十字街的西南角有座老式门面房,这里有老街面积最大的商铺,不过已破败不堪,房顶千疮百孔,梁椽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屋里院内都长满了杂草。
再沿街而行,街两边的商铺渐渐冷清了下来,地摊也由少到无,不远处就是一条河,老街上的人说以前这是一条旱河,河岸上做生意的很多,如今这条河成了周边工厂的排水沟。从北到南,物是人非,犹如穿越一条时空隧道般,我们仍能从破败与现代之间感老街往日的繁华。
如今的老街可以凝集历史积存的古物已经不多,它们或被改作他用,或已销声匿迹。现在老街上再也寻觅不到老号的一丝踪影,也不能体会到娘娘庙与财神庙庙会的热闹场面。 据介绍,喀喇河屯行宫早在上个世纪初,被军阀孙传芳一把大火化为灰烬。因此老街上珍贵的文化遗产,已成为许多老街人的一种夙愿。
据介绍,《滦河老街历史文化街区规划》规划范围为滦河镇,重点是滦河村、酒店村、西南营村,规划总面积91.9公顷,北起喀喇河屯小区沿街商业楼北侧,南至琳霄观;西起金融街中线,东至滦河新村小区西侧沿街住宅楼东。依据抢救为主、第一、修旧如旧、延续文脉的基本原则,全面滦河老街历史文化、自然景观风貌,尊重老街固有的特色,尊重每座建筑的身份。
按照分级的范围划定及要求,在对核心区老街内风貌景观、建筑高度、各级文物古迹及传统民居宅院等进行的基础上,对旱河沿线景观进行综合整治,对省级文保单位穹览寺、琳霄观按照原式样、原工艺进行修复建设。此外,规划还将新建广场6处,增加广场面积11582平方米,在街区周边建设停车场及换乘点4处,占地面积7595平方米。发挥街区的潜在优势,突出历史人文特色、自然景观特色、综合发展旅游产业,彻底改善居住,提高居民生活水准。将滦河老街打造为以生活居住、旅游观光、商业服务、文化交流为主要职能,集中体现承德历史人文风貌的历史街区。